止損是你在金融市場釣魚的魚餌

蛟邑金鷹交流圈
jiaoyi golden eagle


今天和大家聊聊止損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之所以要談這個話題,是因為發現很多匯友不重視止損,或者說不明白其重要性。

我們經常看到一筆交易產生虧損並止損後,行情卻又往我們之前預期的方向發展,如果之前沒有止損的話,不但不會賠錢還會賺錢,所以就導致很多人不願止損,認為止損才是帳戶虧損的根本原因,既而排斥止損。

這樣就產生了對止損的誤解。上面的情況其實不是止損的問題,而是入場位判斷錯誤的問題,或者也有可能是止損位不合適的問題。

那麼,我們要對止損有正確的認識,首先就要明確什麼是止損?止損的作用是什麼?

止損是風險控制的一個手段,也就是當你對市場行情分析、判斷並採取行動之後,但被市場證明是錯誤的時候,或者是當你的入場依據被破壞的時候,承認錯誤、接受損失,並把損失限制在一個較小的範圍之內,避免發生更大的虧損而危及到總資金的安全。

也就是說止損是一個保護措施,相當於是一個「安全閥」,它的作用是對帳戶總資金的保護,當發生預期外的情況而產生虧損時,及時抽身退出。

即使是在退出之後,行情又往預期的方向發展,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沒有人能預知未來會發生什麼,我們能做的就是依據當下所能收集到的所有信息,對之進行分析、判斷,然後做出決策

比如在股票市場,很多人買入股票而發生虧損後,就採取鴕鳥政策,然後股票就被套個五年、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也比比皆是。這樣不僅降低了資金使用效率,更危險的是讓這些資金面臨血本無歸的風險。

又或者有些人是在遭遇大幅虧損後,實在是無法忍受曠日持久的煎熬時,而選擇「割肉」出場。

這些其實都是沒有最初的止損措施導致的結果。

而即使是價值投資大師——巴菲特,在判斷錯誤之後也會採取止損措施。

今年2月底巴菲特增持航空股,隨後受疫情影響,4月初股價大跌將近一半時,果斷清倉出場。因為他繼續持倉的依據已經不存在了。

股票市場都如此,更何況是在高槓桿的保證金市場和期貨市場?止損在高槓桿市場所具有的意義更加重大,因為在高槓桿的作用下,風險也就成比例地被放大。

因此,止損是你在市場面對意外狀況時,為了降低風險而採取的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措施。


很多人認為交易就是買入、賣出,很簡單的事情。但其實交易絕對是一門學問,而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情。

因為交易是讓我們對抗人類自身千百萬年進化的基因中,所含有的人性本能——貪婪與恐懼!這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

所以千萬別掉以輕心,而是要高度重視;並且也不要陷入那種「戰術上的勤奮,戰略上的懶惰」。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單單是每天很勤奮的學習是不夠的(連勤奮學習都沒有的人就更不用說了),還要在戰略的層面上去規劃「交易」這件事。

我們來到這個市場交易,說白了都是為了賺錢。但是我們首先要保證自己能在市場「活著」,也就是不爆倉(不破產),或者說是把爆倉的概率降到最低;然後才是賺錢。(這裡說的不爆倉,是指你所能用在交易上的所有資金,不會全部虧空。)

那請問你如何才能保證自己不爆倉,永遠在這個市場「活著」呢?

下面就談談我們如何在戰略層面上規劃,從資金管理的層面上達到風險控制的目的,把爆倉的概率降到最低。

數學家和眾多交易員對爆倉風險(破產風險)早已做了深入研究,它是資金管理的基礎。

資金管理的目的就是降低爆倉的風險,而影響爆倉的變量有三個:

1,勝率;交易系統的勝率。

2,盈虧比(回報率);交易系統的盈虧比,或叫回報率。

3,風險百分比(止損百分比);每筆交易的風險佔總資金的百分比,或叫止損百分比。

交易技術系統能解決前面兩個因素,而資金管理能控制好第三個因素。

當勝率或盈虧比增加時,爆倉風險也就降低了;而每筆交易的風險百分比越大,爆倉的風險也就越大。

下面援引兩張破產風險表來對比說明一下,它們所採取的算法是一致的,第一張是電腦模擬測試10萬次得出的數據,第二張是電腦模擬測試1000次得出的數據。

第一張援引的是班尼特·A·麥克道爾的《一個交易者的資金管理系統》中的破產風險表:


第二張援引的是圖莎爾·錢德的《超越技術分析》中的破產風險表:


從這兩張表可以看出,在假定相同的勝率和盈虧比的情況下,單次交易的風險百分比越高,爆倉的風險就越高。

而我們想要盡可能的降低爆倉的概率,就必須把它降到0,所以建議你把每次交易的風險百分比(也就是止損百分比)控制在佔總資金的2%左右,這樣你才能在這個市場上盡可能久地「活著」。

然後用這個止損額,除以止損的點差,算出每次入場的交易量(倉位)。

當然,如果你的交易技術系統很厲害,不僅勝率高,盈虧比也高,那就可以適當提高風險百分比。

而如果你都還沒有一個完整的交易技術系統,無法得知自己穩定的勝率和盈虧比,那就更要謹慎一點,採取1.5%的止損百分比,或者甚至是1%,這樣才能更穩妥一些。

做交易就是在玩概率遊戲,因此想做好交易就要具備一點數學思維,而資金管理研究的就是數字和概率,從數學原理上讓我們在這個市場上盡可能地活得更久一點。

其實我們可以把止損看成是交易的成本,而盈虧比就是——每次交易你願意付出多少的成本去盈取多大的利潤,當然這個比率是越大越好。

就像道德經中所說:「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如果你想得到一些東西,就要先付出一些東西。

如果把交易比喻成釣魚,那止損就是你在金融市場釣魚的魚餌

很明顯,用一隻蚯蚓去釣一隻鯉魚就是一件划算的事;但如果你想要釣一隻鯉魚,而用一隻熊掌作為魚餌,那隻能說,「土豪」的世界普通人無法理解......


道理都明白了,那我們平時應該如何做好止損呢

首先,制訂入場原則。也就是明確你的入場條件,用你的方法明確當市場出現哪些情況時,才能入場交易,越明確越好,把它們制定成原則。

其次,入場前就要確定好止損位。在還沒入場前,就要先假定當市場觸發你的入場條件後,你將在什麼價位入場,當這個條件被破壞後,那個地方就是止損位。比如趨勢線技術系統,就是貼線入場,止損就設在趨勢線外,具體要依據你所使用的技術合理地設置止損位。然後用上面說的2%的止損額,除以入場位與止損位的價差,計算好倉位,制訂好交易計劃。

最後,嚴格執行交易計劃。當入場條件被觸發時,立即入場交易,並直接設置好止損位,嚴格執行。

只有做好止損,控制好風險,我們才能在這個市場長久地「活著」,然後再去追求技術上的精進,之後賺錢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那要是道理都懂,但還是做不到,那該怎麼辦?

那隻能勸你離開市場了,這個地方不是弱者能夠生存的地方,這裡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地方;要么你就努力改變自己,讓自己也成為一個強者!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最後編輯於2020/11/08 22:21

861 贊同
137 評論
收藏
查看原文
相關推薦
關於我們 用戶協議隱私權政策風險披露認證協議社群規範 幫助中心 意見回饋
App Store Android

風險披露

金融工具交易屬於高風險投資活動,有導致部分或全部投資本金損失的風險,可能不適合所有投資者。本網站所包含的任何觀點、聊天訊息、通知、新聞資訊、研究調查、分析、價格或其他訊息都是作為一般市場訊息提供的,僅供教育和娛樂之用,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所有的觀點、市場行情、推薦或任何其他內容可能隨時會改變,恕不另行通知。Trading.live對因使用或根據這些訊息而直接或間接造成的任何損失概不負責。

© 2025 Tradingliv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