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可靠的趨勢交易系統?

蛟邑金鷹交流圈
jiaoyi golden eagle


大家經常都在說交易系統,說要等交易系統給出入場信號才能入場交易,或給出危險信號就要出場等等。

那到底什麼是交易系統呢?

交易系統是系統化交易思維的產物,是對交易的一種行為規範。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們剛進入金融市場,認識到的只是市場的局部,隨著對這些局部認識的不斷累積與深化,才認識到了市場的整體,以及構成市場整體的各個局部之間的聯繫,最終形成對市場的系統化認知,然後以系統化的思維進行交易。

換句話說,系統化交易就是交易員對於市場的總體認知,以一種有規則而又直觀的、可以量化的方式進行交易

再通俗一點說,就是按照交易系統給出的信號入場交易,或平倉出場

那難道說沒有交易系統就無法在金融市場生存嗎?

答案是肯定的。

一方面,市場價格波動總體是複雜而無序的,我們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價格波動本身,還要面對造成價格波動背後的複雜性因素,並且還要面對金融市場的各種風險等等.

另一方面,我們更要面對的是人類自身情緒上的不確定性與不穩定性。回想一下,你有沒有經常看見價格上漲或下跌了,就急沖沖地進入市場追漲殺跌,隨後遭遇到的就是市場的無情教訓;緊接著又帶著沮喪與惱怒反手入場,然後又是被市場左右甩耳光......

正是由於這種種複雜性和不確定性,才造成絕大多數人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

也就是說,如果不以系統化的方式進行交易,就無法克服這些複雜性和不確定性,也就無法在市場生存。

因此,想要在金融市場上長期生存,就必須構建一套有效的系統化交易方法,通過對市場的長期觀察與總結、分類,歸納出入場信號和出場信號,擇時進行交易。

也就是按交易系統進行交易,把一切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全部加以量化,以不變的規則去應對萬變的市場,讓所有的交易都是有規則而又直觀的,並保持一致性和連貫性,才能在市場生存並最終達到穩定盈利。

而一個交易系統就是一個交易員的心血結晶,它體現了這個交易員的交易哲學或者交易理念。因此它不一定適合所有人,就是說一個交易系統只有在它的創造者手中才能發揮出最大效果。

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些交易員從別人那裡獲得了一個交易系統,但是自己交易的時候並不理想,即使最終能夠穩定盈利,也必定是依據自己的性格、習慣等等,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磨合期,並最終把這個交易系統調整成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交易系統。

所以對交易員來講,只有打造出自己的交易系統才能走上穩定盈利的道路。(包括將別人的系統調整成適應自己的系統。)

那如何才能打造出自己的交易系統呢?

一個有效的交易系統必定包括三個因素:1,一套分析方法(包括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2,風險控制;3,資金管理。

風險控制和資金管理很容易理解,這些要交易員依據自己的性格和習慣等等去設置,然後在實際交易中不斷去調整,並最終形成穩定的規則。

而這三個因素中,後兩個都是建立在第一個的基礎之上的,所以分析方法是交易系統的重中之重。

而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孰優孰劣,在此我們不具體討論,先擱置一邊,我們具體探討一下技術分析。

技術交易系統有很多種,有趨勢交易系統,反趨勢交易系統,震盪交易系統,突破交易系統,對沖交易系統等等。

眾所周知,交易盈利的關鍵就是勝率與盈虧比,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已經討論過高盈虧比模式獲得成功的可能性更高,而趨勢交易系統就是屬於高盈虧比模式。

因此,我們再深入探討一下,如何打造自己的趨勢交易技術系統?

首先要明確一點,就是沒有任何一種技術是可以百分百正確的,任何一種技術都有其失敗率,而交易最重要的就是降低失敗率。

就拿最差勁的投硬幣方法來說,其正確率是50%,失敗率也是50%。假設我們用三種獨立的技術相互驗證組成一個技術系統,其各個技術的失敗率都是50%,從數學原理就可得出,50%×50%×50%=12.5%,也就是說,這三種相互獨立的技術組成的技術系統其失敗率就降到了12.5%,這就變成了一個非常優秀的系統。而如果是用三種失敗率分別是40%或30%的普通技術組成的系統,其最終得到的結果就將是非常優異的了。

那怎麼定義技術之間的相互獨立驗證呢?就是三種不同的技術或指標之間相互獨立並驗證。

比如,我們選用趨勢線作為衡量趨勢的標準,就不能再用均線與之獨立進行驗證,因為它們都是衡量趨勢的工具;或者用MACD作為反趨勢的衡量標準,就不能再用RSI與之獨立進行驗證。

當然,如果你非要把它們弄在一起也行,但是就起不到相互驗證的作用,因為它們背後的底層邏輯都是類似的,從數學原理上來說,也就無法降低其失敗率。

那為什麼一種不可以?兩種、四種或更多的技術相互獨立驗證不可以嗎,而一定要三種?不是不可以,一種、兩種的技術可靠性就會相對比較低,而我們需要盡量降低其失敗率,就要盡量多加入一點相互獨立的技術進行驗證,但是每加入一種獨立的技術,在降低失敗率的同時,也就必然帶來其負面影響,比如入場位會變少,或市場噪音就會增加等。所以,一般來說,三種相互獨立的技術進行驗證來組建技術系統,是相互權衡之下比較合適的一個數值。

你可能又會說:「都說大道至簡,你加入這麼多條條框框,不是讓交易變得更複雜了麼?」

「大道至簡」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金融市場,它的「簡」在於要看出其核心本質就是博弈價差。

金融市場是人類僅次於戰爭,博弈最激烈、最殘酷的地方,你難道真的相信穩定盈利是很簡單容易的麼?

舉個例子,現在人工智能在很多方面已經超過人類,如果你非要提到「大道至簡」,難道你認為其背後的程序代碼只是一、兩行簡單代碼嗎?

因此,「大道至簡」並不意味著什麼東西都要「簡」,而在於看清其本質,在「道」的層面上為其簡化——以不變的規則應對萬變的市場;在「術」的層面上就不一定要非常「簡」,而是可以適當採用一些工具。

明白了這個道理,那問題的關鍵就是如何尋找這三種相互獨立驗證的技術,打造出一個趨勢交易技術系統。

根據多年的經驗總結,可以從三方面入手形成技術框架:勢、位、態

* 勢:指的是衡量價格的趨勢。比如用趨勢線、均線或波浪理論衡量等等;

* 位:指的是衡量當前價格所處的位置。比如用水平位和黃金分割位衡量;

* 態:指的是市場形態和K線形態。

如果你遵循這三種相互獨立驗證的技術組建系統,那麼你所打造出的技術系統就將非常可靠。

有些人可能會說那裸K交易員呢?他們就只有裸K呀。其實即使是他們,也逃不出這個「勢、位、態」的框架。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

1,裸K本身就是「態」中之一的K線形態,而市場形態包括W頂底、三重頂底、頭肩頂底,三角形,箱體形等等,這些只要是技術分析交易員,必然都不會忽視。

2,裸K交易員也必然要結合「位」進行交易,他們即使不使用黃金分割位,也需要結合市場高低點進行止損或止盈,而市場高低點就是水平支撐位或壓力位。

3,裸K交易員也必然要結合「勢」進行交易,因為所有的技術分析都是建立在三個市場基本假設之上的: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價格以趨勢方式演變;歷史會重演。而「價格以趨勢方式演變」在圖表上是非常直觀的,顯現無遺。並且K線理論中的反轉形態和持續形態有效的前提,都必須是市場之前已經出現過一波趨勢。只是他們不用其它衡量趨勢的輔助工具,但是他們的頭腦裡一定有「趨勢」的概念;並且很多是採用「道氏理論」衡量趨勢,而「道氏理論」也是非常直觀的,只要裝在頭腦裡就行。

而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不用輔助工具就比較好,或者有用比較好,而在於只要是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所以,如果你要打造趨勢技術系統,請遵循「勢、位、態」的框架,這樣才能構建一個可靠的技術系統。

那說了這麼多,下面結合最近的黃金走勢,用趨勢線的「勢、位、態」框架具體舉例一下:


​首先,引入一個概念,很多人認為水平位或趨勢線是簡單的一條線,其實它們的阻力是一個區間,而不是簡單的一條線。

1,趨勢線的畫法,就是最簡單的兩點一線(兩個紅色箭頭)——黑色跌勢線, 而跌勢區間就要加一條紅色跌勢線。那這個區間平時要如何尋找?就是看觸點,觸點越多就越有效,在圖中紅圈位置就有個觸點,形成一個跌勢區間。

2,假設如果你看空,在藍圈位置,價格再次上觸跌勢區間,直接做空就比較激進,保守一點的做法就是等K線收線,觀察K線形態,第一根K線收陽線,看不見空頭力量,那就要再等,第二根K線收線幾乎吞沒,此時是「勢+ 態」,就可以入場做空,止損跌勢區間外。

3,那如何看止盈位呢,一般來說,黃金分割100位置(紫色線)是一個強阻力區間,如果價格緩慢下跌到這個地方止跌,收線帶下影線,再次下探就要減倉或出場,這些需要看你自己做的空間和級別,有些人是不破跌勢趨勢就不出場。

實際情況是直接大幅下破然後回抽,兩根陰K線實體都較長,代表空頭力量充足,一般來說是可以繼續持倉看向黃金分割161.8位置和前方日線低點水平位(綠色線)共振位。

4,行情加速下跌形成加速下跌趨勢(藍色箭頭),在黃圈位置K線收線再次出現吞沒形態,此時也是「勢+ 態」,就可以加倉做空。

5,行情到達目標位一般來說就可以出場了,但是K線收線又是實體陰線,也可以減倉一部分,等突破藍色加速趨勢線出場。

6,綠圈位置,行情出現兩根下影線,說明遇到了強支撐,一般來說,如果一開始你做空看的空間就是黃金分割161.8位置和日線低點水平位(綠色線)共振位,一到位置就可以出場了,或者突破藍色加速跌勢線就肯定要出場了。


1,前面空單到位出場,之後行情形成了一個小型W底,如果你轉為看多,此時就可以入場做多了,因為此時是「位+ 態+ 態」,也就是水平支撐位+ 市場形態+ K線形態,是勝率挺高的一個入場機會,目標可以看到跌勢線或者結合日線看更高的目標,這要取決於你做的空間和級別。

2,紅箭頭位置出現第二個點,依據兩點一線原則,可以假設畫一條漲勢趨勢線,但是之後被刺破了,在藍色箭頭位置就要修正漲勢趨勢線。

3,黃箭頭位置出現「勢+ 位」壓力位,也就是貼跌勢趨勢線+ 小級別水平壓力位,這個時候如果你做多不出場,也一定要減倉,在綠圈位置突破漲勢趨勢線,就要出場。

4,之後行情回調出現第二級藍色漲勢趨勢線,在藍圈位置出現雙下影線,證明趨勢線有效,就可以做多,或者你也可以等行情再次下測再入場多,但是有些時候市場不會給這個機會,或者你覺得盈虧比不合適,那就放棄這個機會。

5,如果你做多了,當行情到達1920附近水平位,出現「位+ 態」壓力位,就要減倉或者出場的,這個具體要看你之前入場做多時看的目標位,或者有些時候,市場會形成通道,到1930附近又出現「勢+ 態」壓力位,就一定要出場。

6,一般來說,當行情回調到黃圈位置,雖然還在趨勢線上,出現兩根陰線帶一點下影線,但是前方大陰線太過強悍,這個時候觀望比較好;如果你是比較激進的交易者,入場做多,只要嚴格破線止損就行。

7,當行情有效突破趨勢線後又收回趨勢線內,這個時候就要修正趨勢線(黑色線),之後黑圈位置是一個比較激進的入場做多位,但後面的紅圈位置就是一個非常優質的入場做多位,因為此時是「勢+ 位+ 態」共振,也就是貼漲勢趨勢線+ 黃金分割61.8位置+ K線形態,勝率極高。

8,如果你做多了,當行情到達1930出現「位+ 態」壓力位,不出場也要減倉,之後跌破漲勢趨勢線,就一定要出場了。

當然,上面的技術分析是屬於「馬後砲」,實際上每一個當下的情況要復雜的多,而用趨勢線舉例,是想讓你對打造自己的趨勢交易技術系統,如何結合「勢、位、態」有一個更直觀的體會。

並且也不建議你直接套用趨勢線技術系統,在你還沒有具體了解一個技術系統的優劣之前,請一定要謹慎。

需要提醒的是,入場交易最好是只做單向行情,就是說,如果你看多,就只做多,或者看空就只做空,不然會影響你對行情大局的判斷。

不要幻想著吃盡市場的所有波段,要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的智慧,在「取」的同時,也要懂得「舍」。

打造交易系統的過程注定是漫長而痛苦的過程,只有在你不斷地去測試、驗證並調整之後,才能逐漸打造出穩定的技術系統,然後結合風險控制、資金管理,制訂全方位的交易原則,最終形成一套完整的正期望值的交易系統。

並且始終堅持原則、遵守紀律,保持交易的一致性,那實現財務自由就是指日可待!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最後編輯於2023/09/07 21:32

782 贊同
122 評論
收藏
查看原文
相關推薦
關於我們 用戶協議隱私權政策風險披露認證協議社群規範 幫助中心 意見回饋
App Store Android

風險披露

金融工具交易屬於高風險投資活動,有導致部分或全部投資本金損失的風險,可能不適合所有投資者。本網站所包含的任何觀點、聊天訊息、通知、新聞資訊、研究調查、分析、價格或其他訊息都是作為一般市場訊息提供的,僅供教育和娛樂之用,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所有的觀點、市場行情、推薦或任何其他內容可能隨時會改變,恕不另行通知。Trading.live對因使用或根據這些訊息而直接或間接造成的任何損失概不負責。

© 2025 Tradingliv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