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刃劍—負利率政策

一人說匯事
亏损一人扛

dachshund

自從歐洲央行實施負利率,日本央行也跟追著腳步保證不掉隊之後,我們經常可以聽到有關負利率方面的新聞。那麼到底什麼叫負利率了?舉個例子,如果你向一個人去借錢,最後的結果就是他向你倒付利息。我們就會納悶了,這種事怎麼可能呢,除非這個人腦子進水了。但是實際情況就是,我們所處的世界中,就有這麼一個情況。負利率政策已經存在和出現了,在歐洲,在日本,這個問題也不排除成為一種新的常態。

說個笑話,有個女企業家,小微企業,然後她就想銀行去申請貸款,有一天,銀行方面就給他打電話,說祝賀你,你的貸款被批准了,然後我們銀行給你的利息是多少呢?0.0172%,這個對於我們中國來說肯定是非常非常便宜了,所以這個女士就很高興,問道如果按照這個利息,我每個月要向你們銀行付多少利息?銀行方面卻回答道,小姐你聽錯了,我們給你的這個利息,是-0.0172%,未來每個月是銀行給你錢,而不是你給銀行錢。這個女士一聽,這個事兒不靠譜啊,這是個電話詐騙,怎麼會有這麼好的事兒,銀行變慈善家了?其實在歐洲,不僅僅只是小企業出現了這個現象,大企業也一樣。怎麼會出現這個情況呢?

歐洲央行把商業銀行存到歐洲央行賬戶上的超額準備金,現在開始收負利率了(實施負利率的時候開始的),除開歐洲央行,還有丹麥、瑞典、瑞士,這些央行也都在這麼幹,也就是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存款,是要被罰款的,這個現象目前還只是存在於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之間,但是隨著歐洲央行量化寬鬆之後,不排除普通老百姓存款的時候,也有可能出現負利率。也就是說我到銀行去存一筆錢,一年到頭銀行非但不給你利息,還要罰你的款。大家可能還是不理解,為什麼歐洲央行要搞這個負利率呢?這個東西它的原因和邏輯何在呢?

1、 歐洲央行對於商業銀行實施負利率懲罰(你在我這存錢,我就罰你的款),它的目的是什麼?逼著你放貸,你不放貸我就處罰你,放貸給誰了?就比如我們剛剛說的那個笑話中的女企業家,反正一定要把錢給放出去,由於這些企業拿到了貸款,就可以做研發、上項目,從而帶動起就業市場,經濟才能起的來,歐洲才能走出經濟衰退,這個是一個重要目的,逼迫銀行放貸,讓這個放貸進入實體經濟之後,促進實體經濟的活躍。

2、如果這些商業銀行在歐元區是在找不到合適的放貸者,怎麼辦呢?那麼就把這些歐元給弄出去,弄到其他國家去,歐元區之外,也要把錢給我放出去。為什麼要這麼幹?因為只要把歐元流到其他的地區,那麼歐元相對於其他貨幣他就會出現貶值(因為市場上面的歐元數量增加),這樣一貶值的話,那麼歐元區整個出口競爭力就會獲得提高,這樣的話也會加速經濟的運轉,也會提高經濟的活躍性。

這是兩個最重要的推行負利率政策的核心邏輯。大家一想,這個邏輯好像沒有什麼太大問題,聽起來說的過去,但是又隱隱的感覺到這個邏輯有問題。如果這個邏輯成立的話,那就是說印錢就能救經濟,這個我們都知道,歷史上沒有發生過這樣的情況,印鈔票怎麼能使經濟繁榮呢?要這麼簡單的話,那麼大家沒事就印鈔票玩就行了。顯而易見,這樣的邏輯其實是有毛病的。那麼毛病究竟出在哪兒呢?

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例子(2014年10月份在美國紐約對美國外交協會做的演講)來說明負利率政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有兩個農民,一個叫張三,一個叫李四。張三勤勞勇敢,然後還不亂花錢,這樣他就逐漸的積累起了財富。李四就及時行樂了,月光族,有錢就花,也從來不儲蓄。結果一年下來,張三存下了100斤糧食,而李四手上啥也沒有。第二年開春了,現在出現一個什麼問題恩,李四手上沒有糧種,因為他去年都已經把它消耗掉了,如果李四要繼續種莊稼,他就需要找張三借,張三就說,糧食可以藉給你,但是秋收的時候,我借給你100斤糧食,你還我110斤糧食,很合理吧,沒問題啊。這是相當於10%的利息。這個時候張三也同意,李四也同意,大家都覺得挺好。雖然張三把存下來的寶貴的糧食借給了李四,但是在秋收的時候會獲得更多的糧食(或者說投資收益),李四呢,他能夠從張三這借到糧種,就可以繼續維持這個及時行樂的生活狀態,他也很高興。這是在自然市場中形成的天然利率。但是有一天官府介入了,官府說不行,我們現在要推行負利率政策,不允許這麼幹,10%的利息不行,我們只允許你收-1.0%。張三聽到後火冒三丈,什麼?-1.0%?我借給他100斤糧食,他只還我99斤?腦子進水的人才這麼幹,張三堅決不借。官府說你不借就懲罰你。張三一聽要懲罰,怎麼辦呢?乾脆就把那些存下來的糧食都吃掉吧,吃不掉的倒掉。反正就是不借給李四。

dachshund

在這個例子中間,我們找一找它背後的邏輯。那100斤糧食是什麼呢?是真是儲蓄,當張三把這100斤糧食作為種子借給李四的過程中,李四是把這些種子進行耕種。在這個過程中,儲蓄被轉化成了資本。這裡需要注意一下,很多人把資本和錢混為一談,錢和資本是不同的。資本是一定要用於生產活動中,去擴大再生產,去創造更多的財富,這種錢才叫資本。而你存到銀行的錢不叫資本。那什麼叫儲蓄呢?真實儲蓄,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銀行賬戶上有多少多少數字,一萬塊錢,兩萬塊錢,那不叫真實儲蓄,那叫一個數。貨幣僅僅相當於真是財富的一張收據而已(這一點在昨天的現象分析中有提到過),它不是財富本身。在例子中真是儲蓄是什麼?是背後的糧食,是整個經濟體積存起來的真正的經濟資源,是鋼鐵,是石油等等,這些叫真正的儲蓄。印鈔票,不可能增加真正的儲蓄。所以真實儲蓄是不會由於你印鈔票多和少而受影響的。

所以通過例子,我們往前推,會得到一個什麼結論呢?當利率為正的時候,比如說10%,這個儲蓄轉化成資本的過程,是順暢的。我們可以稱之為資本形成。但是你把利率調成-1%,這就逼的張三把自己寶貴的糧食給吃掉,浪費掉,也不拿去轉化成資本。這個過程說明負利率政策非但沒有促進資本形成,反而直接摧毀了資本本身,這個問題就導致了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它不可能有後勁,因為真實儲蓄沒了。如果沒有把這個問題搞清楚的話,就會錯誤的理解為我印貨幣,印鈔票,形成了銀行儲蓄,大家把那個東西當成社會真實儲蓄,那不是。錢背後要永遠有商品作為支撐,是否它什麼都不是,就是一張廢紙。錢只是這些商品的一個收據。背後的商品不增加,印無數鈔票沒有用。

所以我們看到,當一個國家採取負利率政策的時候,就長期而言,它對這個社會經濟發展會起到摧毀性的作用,因為它瓦解了資本,摧毀了資本,而不能創造和形成資本。所以我們表面上看到歐洲央行的負利率政策很合理,但實際上一推敲,這根本就不可能。因為真實儲蓄在線,一個社會只有先有真實儲蓄,這些實實在在的經濟資源,當你把這些經濟資源借給別人或者形成資本過程中,它才能夠創造更多的價值,這叫投資。另外,如果把這些真實的資源用於交換,這叫消費。假如摧毀了真實儲蓄的基本,那還哪裡有資源再進行投資和消費。

所以,我們可以得到最終結論,在負利率政策之下,或許短時間內會帶動起經濟,但是一旦長時間運轉,必然會摧毀經濟。這也就是說,歐洲央行它不可能會一直實施負利率政策或者階段性的實施負利率政策,因為這把雙刃劍他們是清楚的。

這也就是格林斯潘在總結美國搞了6年的量化寬鬆政策之後,給了一個點評。QE,也就是美國量化寬鬆政策,帶來了資產在通脹。什麼意思呢?就是股票漲了,房地產漲了,資產膨脹了。但是實業沒有收到太大的影響。按照他的話說就是,真實的需求死在了水里。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最後編輯於2023/09/07 07:59

786 贊同
42 評論
收藏
查看原文
相關推薦
關於我們 用戶協議隱私權政策風險披露認證協議社群規範 幫助中心 意見回饋
App Store Android

風險披露

金融工具交易屬於高風險投資活動,有導致部分或全部投資本金損失的風險,可能不適合所有投資者。本網站所包含的任何觀點、聊天訊息、通知、新聞資訊、研究調查、分析、價格或其他訊息都是作為一般市場訊息提供的,僅供教育和娛樂之用,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所有的觀點、市場行情、推薦或任何其他內容可能隨時會改變,恕不另行通知。Trading.live對因使用或根據這些訊息而直接或間接造成的任何損失概不負責。

© 2024 Tradingliv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