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問題不能單獨看,要跟周邊國家擱在一起說。中東這片地兒太複雜了,民族、宗教、交通、地緣政治、石油資源等等,牽一發而動全身。就從“什葉派新月半弧”說起吧,學術界也稱為“什葉派新月帶”,是2004年約旦國王接受美國記者採訪時提出的。
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伊朗,幾個國家這麼一勾連,是不是很像月亮?其實,約旦國王這個說法是新瓶裝舊酒,歷史上這片區域就有過“新月沃地”的提法。
很多人都知道,歐洲中世紀的十字軍東征,這個戰爭還有一個叫法,十字架VS月亮。十字架是天主教的標誌,月亮則是伊斯蘭教的標誌。十字軍東征很長時間內被解讀為教派之爭。
這個說法正確,但不全面。
正確是,當時歐洲諸國的確打著宗教戰爭的旗幟,這樣就有正當性,為了理想而戰嘛。不全面是,在宗教戰爭的面紗下,其實更多還是利益之爭。
仔細看地圖,是不是只要佔領了“新月沃地”,就拿下了整個中東?
所以,“新月沃地”實在太重要,自古以來就是戰爭的集中地。
最早,波斯人向西打,必須經過“新月沃地”;阿拉伯人北上,必須經過“新月沃地”;後來,突厥人也是經過“新月沃地”才進入土耳其。
十字軍東征時,英國和法國都嘗試拿下“新月沃地”,不過那時候,英法還算不上歐洲列強,戰鬥力差點火候,都沒成功。但歐洲國家覬覦“新月沃地”的賊心可是從來沒死。
到了近代,波斯灣又發現了海量的石油,以及此處還有珍貴的水源,這裡不發生戰爭是不可能的。
// 禍害連禍害
一戰前,黎巴嫩和敘利亞都不是獨立國家,屬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一部分,伊朗倒是獨立國家,不過跟德國混。
這裡插一句,伊朗跟德國的關係從來都很好。近代以來,英國和俄國老是欺負伊朗,就德國幫他們出頭。
德國和伊朗為啥這麼好呢?
德國人自稱是雅利安人後代,而伊朗自稱是雅利安人的發源地,這樣論起來,伊朗人是德國人“祖宗”。所以,一戰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德國及伊朗,都是一伙的。可惜他們被英美法結成的同盟給幹敗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解體。
一戰後,按照《凡爾賽條約》,法國作為戰勝國,佔領了敘利亞和黎巴嫩。英國作為戰勝國,接收伊朗。
伊朗那時候是卡扎爾王朝統治,英國就支持一個叫禮薩汗的軍官,發動政變,把卡扎爾王朝給掀翻了。
要說呢,禮薩汗這人其實挺厲害的,被稱為“伊朗的凱末爾”,統治期間,大刀闊斧,搞了很多改革,其中最重要一點是,大力推動非伊斯蘭化和世俗化運動,打擊伊斯蘭宗教勢力,使伊朗盡快融入現代西方社會。
就是這個最重要的一點埋下了禍患,綿延至今。
再說黎巴嫩,雖說國土面積才一萬平方公里,彈丸之地,但地理位置太重要,而且還有港口,法國人當做心頭寶。
為了長久控制黎巴嫩,法國人搞了一個詭計,把敘利亞的一部分土地劃給黎巴嫩,這樣,黎巴嫩國內的基督教馬龍派、伊斯蘭教什葉派、伊斯蘭教遜尼派三派人口大體相當,互相牽制,法國在背後總攬全局。
不得不說,法國和英國夠缺德的,總愛搞“分而治之”的把戲,中東和南亞都這麼搞過,留下後遺症,現在還在打。
好了,十多年過去了,二戰要開始了。
這伊朗真夠實心眼的,按理說吧,英國人扶植你,你肯定得跟英國人混,可禮薩汗偏不,還是跟德國好。要不怎麼說,血濃於水呢。
我們知道,二戰是希特勒挑起來的。希特勒說了,雅利安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種族。既然伊朗是雅利安人的“祖宗”,當然與德國站在一起。二戰爆發,禮薩汗宣布伊朗保持中立,不跟德國打,把英國給氣地鼻子冒煙。
當時,伊拉克與德國是一夥,英國就拉上小弟印度,一起先把伊拉克給收拾了,接下來準備收拾伊朗。
德國向蘇聯宣戰後,丘吉爾立馬向斯大林拋去媚眼,兩人這麼勾搭:蘇聯出兵,與英國一起收拾伊朗,這樣伊朗就成了英國給蘇聯輸送藥品和武器的通道。
斯大林正被希特勒快乾死了,巴不得有外援,答應了丘吉爾。
於是,英國和蘇聯從南北攻擊伊朗,禮薩汗一看大事不妙,把國王的位置傳給兒子巴列維,自己帶上一包祖國的泥土,跑了,流亡海外,後來死於南非。
就這樣,英國和蘇聯把伊朗給瓜分了,蘇聯佔領北部,英國占領南部,中部地區就留給可憐的巴列維國王。
後來,著名的德黑蘭會議就是在伊朗召開的,英美蘇三國簽署了《德黑蘭宣言》,英國和美國的援助通過伊朗送往蘇聯。
作為東道主,伊朗就看著幾個大國在自己家耀武耀威,指點江山。
二戰結束後,英國人撤離了伊朗,但是蘇聯人不肯撤離,在伊朗北部的阿塞拜疆和庫爾德兩地建立了兩個傀儡政權。
巴列維向美國人求援,美國不想蘇聯一家做大,杜魯門就警告斯大林,蘇聯人這才撤離伊朗,但阿塞拜疆和庫爾德兩個傀儡政權是極大的禍害。
法國人也撤離了,黎巴嫩終於獨立建國了。其中,馬龍派把持總統職位,遜尼派佔據總理職位,給了什葉派一個議會會長,基本沒啥地位。
更糟糕的是,馬龍派和遜尼派幾乎擁有了全國90%以上的財富。唯一的安慰是,什葉派人口多,幾乎佔了全國一半,而且他們還特別能生,人口占比一年比一年高。
這又是一個禍害。
// 從奴隸到將軍
爆發點終於來了。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
當年,美國人幫伊朗把蘇聯人趕走後,巴列維國王就投向了美國,搞了一個“白色革命”,意欲在伊朗複製一個美國,全盤西方化。
這當然招到保守派的極力反對。巴列維還搞獨裁統治,生活也很腐化墮落,國內貧富不均。各階層都在蠢蠢欲動。最後,宗教領袖霍梅尼振臂一呼,發動伊斯蘭革命。霍梅尼是什葉派,提倡伊斯蘭復興。應者云集。巴列維國王被趕跑了,也去流亡海外了。
霍梅尼建立了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他是伊朗的最高領袖,終身製,伊朗也有總統,不過相當於職業經理人,有任期。
霍梅尼一上台,整個中東的什葉派很受鼓舞呀。
長期以來,什葉派人數多,但位於各個國家的底層,受盡屈辱,他們要“翻身農奴把歌唱”。
黎巴嫩建國後,馬龍派有長槍黨,遜尼派有阿拉法特的巴解組織,就什葉派沒有自己的武裝,混的最慘。
但歷史創造了機遇。
伊朗革命後,霍梅尼想把戰果擴大,就鼓動伊拉克國內的什葉派也起來搞事,這讓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很不爽,他是遜尼派。
伊朗和伊拉克本來就有邊境領土爭端,新仇加舊恨,薩達姆決定先下手為強,他想,霍梅尼剛上台,伊朗國內還不穩定,打他一個措手不及。
這就是“兩伊戰爭”,沒想到閃電戰打成了持久戰,打了8年,伊拉克動用了除原子彈和氫彈之外的所有高科技武器,包括生化武器,還是沒能拿下伊朗。
其中1982年很關鍵。那年,英國和阿根廷為了馬島打起來了,美國和蘇聯都在圍觀,沒心思管中東。
以色列一看機會難得,出動10萬部隊進攻黎巴嫩,準備把藏在那裡的阿拉法特及巴解組織給滅了。
要說,伊朗真是夠狠,一面跟伊拉克打,一面還去幫助黎巴嫩打以色列。伊朗秘密派1500名革命衛隊官兵進入黎巴嫩,幫助黎巴嫩什葉派訓練武裝,這支新武裝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真主黨。
真主黨接受伊朗領導,由伊朗訓練士兵和發裝備。中東國家幾乎都不是以色列對手,但真主黨作戰頑強,與以色列硬碰硬。
以色列把阿拉法特及巴解組織從黎巴嫩趕走了,幾年後撤軍,而真主黨通過戰爭的淬煉,已經成為黎巴嫩第一大黨。
這樣,“新月沃地”,除了伊拉克,都是什葉派掌權了。
沒曾想,美國人又來參合一腳。
// 恐怖主義抬頭
這就是1991年的海灣戰爭。冷戰開始後,伊拉克一直跟蘇聯混,搞得美國很憋火,還一度把伊拉克列為邪惡國家。
“兩伊戰爭”期間,美國改變了對伊拉克的態度,轉而支持伊拉克,他們害怕伊朗胜出,霍梅尼從而在整個中東輸出革命,集體反美。
美國給薩達姆提供了很多援助,包括先進武器,以及派遣特工去訓練軍隊。“兩伊戰爭”曠日持久,伊拉克吃不消,還跟科威特借了很多錢。
戰爭結束後,伊拉克希望歐佩克組織能降低石油產量,進而提高油價,這樣他們就能獲暴利,早日還債。沒想到,科威特使了一個壞,居然大幅度提高石油產量,降低油價。為什麼呢?原來,伊拉克和科威特有邊境爭端,科威特希望打經濟戰,迫使伊拉克讓步。
這把薩達姆激怒了,“兩伊戰爭”後,伊拉克滿目瘡痍,乾脆破罐子破摔,幹死科威特,搶油田,還不用還債。
科威特真是作死。伊拉克乾不過伊朗,但是打科威特還是綽綽有餘。
美國人不高興了。
科威特的石油實在太豐富了。世界上20個大油田,有11個在海灣地區,主要就集中在沙特、科威特、伊拉克、伊朗和阿聯酋。
美國、西歐和日本都是從海灣地區進口石油,伊拉克要是佔了科威特,世界能源格局就變了,進而國際格局也會大變。
美國當時的總統老布什說,伊拉克打科威特是“赤裸裸的侵略”,對美國的國家利益“構成了真正的威脅”。
美國就打伊拉克了。可憐的伊拉克被打的不成樣子,還被西方國家製裁。薩達姆從此一門心思跟美國對著幹。
而美國通過海灣戰爭,演練了新的作戰方式,對二戰以來形成的傳統戰爭觀念產生了強烈的震撼。
海灣戰爭結束後,美國開始在阿拉伯半島駐軍。美國一貫支持以色列本來就讓阿拉伯人痛恨,今又赤裸裸地駐軍,無形中把各種反西方實力給融合了。
本拉登就是其中一個,他強烈反對美國駐軍,因為在他看來,整個阿拉伯半島都是神聖的。本拉登是沙特阿拉伯的富二代,認為阿拉伯半島不容玷污,反對任何大國介入。
1970年代,蘇聯入侵阿富汗後,他還自願去阿富汗參加戰鬥,抵抗蘇聯。在戰鬥中,他認識了一個“獨眼將軍”,叫奧馬爾。
阿富汗戰爭結束後,1988年,本拉登組建了基地組織。
奧馬爾則在阿富汗組建了一支武裝,塔利班。
最恐怖的兩個組織就這麼誕生了,美蘇絕對想不到。
海灣戰爭後,基地組織策劃了多起針對美國的恐怖襲擊,引起了美國的關注。但因為CIA和FBI的內訌,錯過了一次次機會,以至於2001年,“9·11事件”爆發。
那時,美國總統是小布什,他爹種下的惡果要他來承受。小布什先打阿富汗,說塔利班包庇基地組織。打完阿富汗,小布什又打伊拉克,說發現“生化武器”。
都是以反恐為名。美國人全力支持。這兩場戰爭把美國人拖進了泥潭,也改變了冷戰後的世界格局。
// 聲西擊東
可憐的薩達姆又一次被虐,就這樣被美國人給推翻,掛了。
薩達姆是遜尼派,他倒台後,什葉派掌權。這樣,黎巴嫩——敘利亞——伊朗——伊拉克,就都是什葉派說了算。
所謂的“什葉派新月帶”興起。
也正因如此,敘利亞戰爭爆發後,伊朗直接派大批軍隊進入敘利亞,幫助巴沙爾打反對派。
2011年底,美國終於受不了,奧巴馬宣布從伊拉克撤軍,但是留下了一個大爛攤子,還是需要美國人去幫助維護。
至於阿富汗,安全形勢依然“危險”,阿安全部隊尚未“足夠強大”,美軍還不能撤。
這兩場戰爭真是把美國給拖得夠嗆。加之2008年的經濟危機,美國人又不高興了。
再看國際形勢,俄羅斯苟延殘喘,歐盟和日本疲軟,反倒是中國高歌猛進,不知不覺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美國人慌了,急於從中東脫身,把戰略中心轉到亞太地區,遏制中國崛起。
那幾年,中國與周邊國家摩擦不斷,背後就是美國在搞鬼。
美國在中東的頭號敵人就是伊朗。要抽身,必須安撫好伊朗。
美國主導的伊朗核問題六方談判開啟,並於2015年達成共識,簽署了伊朗核協議。
伊朗答應不搞核武器了,西方國家也不制裁伊朗了。
除了傳統的友好國家德國,英國、法國,中國以及印度,都跟伊朗做起生意。畢竟伊朗是全球第二大原油儲備國,第三大石油生產國。
一切看來都很美好,直到特朗普上台。
// 利字當頭
別看特朗普舉止粗魯,外形差,但做事不含糊,說到做到。競選時,他就說過,奧巴馬鼓搗的伊朗核協議很差勁,他要是上台,就給廢了。他之所以在這個節骨眼,拋出這麼一個大新聞,主要是為中期選舉做準備。
特朗普是共和黨,背後的金主大頭是軍火商。不打仗,軍火商怎麼發財。要連任,不能得罪金主。
穩住了共和黨,還得讓民主黨滿意。
伊朗之前公開宣佈在原油出口領域禁止用美元結算,而是採用人民幣、盧布、歐元、印度盧比等進行結算。
美國的全球霸權依仗的就是石油美元,這不是要美國的老命嘛。
這樣一來,特朗普去收拾伊朗,民主黨也無話可說。
當然,特朗普也想像轟炸敘利亞一樣,直接空襲伊朗,但一直找不到“藉口”,要不師出無名,很被動。
結果,以色列送來“神助攻”。
阿拉伯半島只有以色列有核武器,他決不能允許其他阿拉伯國家有核武器。之前,只要發現那個阿拉伯國家有核基地,以色列就去摧毀,千方百計保證絕對的武力優勢。
當年,伊朗核協議簽署後,以色列很傷心,一直遊說美國退出。
好了,現在以色列宣稱,他們的間諜機構潛入伊朗,偷走了絕密文件,能證明伊朗一直在秘密搞核武器。
這下,特朗普高興壞了,不用打仗了,直接用這個理由,廢止核協議,重新經濟制裁,“溫柔”地掐死伊朗。
對以色列,特朗普投桃報李,決定把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遷到耶路撒冷。
夠瘋狂吧。
耶路撒冷是幾大宗教的聖地,為了這個地方,打了幾千年,死了無數人。
從來沒有一個國家膽敢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搞不好會引起世界大戰,至少是又一次中東戰爭。
特朗普可是不管不顧了。
也再次證明,猶太人在美國的力量實在太強大了。陰謀論說,猶太人控制了美國,看來也不是空穴來風。
對了,特朗普的女婿就是猶太人。
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了,其它各國宣稱還將繼續維持。
世事如棋局局新,永遠不變的是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