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金融學系列文章之6:盈利虧損的不同風險偏好和錯判概率的決策偏差

只給你地道的金融知識
george.d

為何牛市賺不到頭,熊市一虧到底?

我們先來描述一個現象,如果你炒股的話,聯繫一下自己的經歷,看看描述的對不對?

股市有牛市也有熊市。在牛市的時候,資產價格普遍上漲,通常你都是處在盈利狀態。不過,你在牛市裡可能不能賺不到頭,2、3個漲停板後你就要落袋為安了,對嗎?

在熊市的時候,資產價格普遍下跌,你很有可能處在虧損狀態。不過,你在熊市裡可能會一虧到底,遲遲不願意割肉,手中虧損的股票一直伴隨漫漫熊市,你一直在等待扳本的那一天,等價格回復到買入價,你終於解套了,趕緊拋出後,價格又一飛沖天,讓你追悔莫及。

描述準確嗎?

為什麼你的行為可以被預測到呢?

這是因為在盈利的時候,人會風險厭惡,所以,我們不願意冒險,選擇“落袋為安”;但是虧損的時候,人不喜歡接受確定性的損失,所以,總是想要搏一把,於是我們一直在等待。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可不是個別現象,行為金融學的理論就是這麼預期的。

風險偏好如何影響人的決策?

下面我們用一個例子來體會一下,人在面對盈利和虧損時的不同心理。

請你在A和B中選擇一個:

· A:你有50%的機會得到1000元,50%的機會不得錢。

· B:你有100%的機會得到500元。

你會選擇賭一下A,還是確定性盈利的B呢?請記住你的選擇。

再請你在C和D中選擇一個:

· C:你有50%的機會損失1000元,50%的機會不損失。

· D:你100%損失500元。

你會選擇賭一下C,還是確定性損失的D呢?

你是不是在A和B中選了B,100%的機會得到500元;而在C和D中選了賭一下C,50%的機會損失1000元,50%的機會不虧?

大部分人都會這樣選擇。

那在A和B中,你究竟看中了B的什麼呢?

你可能會說,B比較確定,我喜歡確定性的東西,不喜歡冒險。

喜歡確定性、不喜歡冒險,用金融學的術語來表示,就是厭惡風險。理性的人都是厭惡風險的,這沒什麼奇怪。

但是,不知道你發現沒有,你不喜歡冒險這種討厭風險的偏好只是在面對贏利時,當你在面對虧損的時候,你卻沒有選擇確定性的損失,而是選了賭一把。

所以,在損失區域,人們是喜歡冒險的。

所以,如果要勸一個賭博的人,讓他別賭了,真的很難,因為讓他別賭了,就是讓他接受確定性的損失。他會說:請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有可能扳本。

其實,不光是賭徒,你自己在損失的時候,也想要冒險吧?

傳統金融學認為人都是討厭風險的。而行為金融學認為,人討厭風險這個特徵只是在面對贏利時才表現的,在面對損失時,人卻表現為喜歡風險,更喜歡賭一把,看是不是有機會,能絕處逢生。

那這種心理會帶來什麼結果呢?

最簡單的就是,這會導致牛、熊市時期人們的行為決策不同。這就回到了剛剛開頭描述的,牛市的時候,你總是選擇落袋為安,賺不到什麼錢;熊市的時候,又老想著翻本,遲遲不願意割肉,最後賠上一筆。

“損失厭惡”在熊市中如何影響我們?

現在我們已經理解了人的風險偏好在盈利和虧損時是不一樣的。決策理論還告訴我們,投資者在面對盈利和虧損時心態也是不對稱的。

人在決策時,內心對利害的權衡不均衡,賦予“避害”因素的權重遠大於“趨利”的權重,稱為損失厭惡或損失規避。

我們先來做一個測試,來體會損失厭惡是什麼。

假定現在有一個賭局,有一半的概率可以賺到100元,有一半的概率會虧掉100元。你會有興趣參加嗎?

這個賭局稱為“公平賭局”。多數人都不願意參加公平賭局,覺得這沒什麼意思。那怎麼樣才能讓你覺得有意思呢?

如果50%對50%的概率,虧的話,你會虧掉100元,但是賺的話,你能賺到200元,這個時候,你願意參加嗎?

你應該會的。

這種情況下,我們稱損失的厭惡係數為2。如果情緒有強度值的話,損失的痛苦值大約是同等盈利帶來快樂感受值的2倍。

這在金融市場上會有什麼表現呢?

假如A買了一隻股票,漲停了,賺了10%,他會很高興,但如果是跌停了,損失-10%,這個痛苦可能要2倍於盈利的喜悅。

一方面,損失厭惡的心理會使投資者盡量避免做出讓自己損失的決定。

例如,委託他人投資,投基金或交給自己相信的人,這樣,當出現損失時,可以將責任推給其他人,減少自己投資決策失敗並且要為此負責的內疚心理。也有可能會結伴一起投資,這樣當看到大家一起虧損時,心裡就沒那麼難受了。

當然了,並不是說投基金或與他人決策一致是不對的,而是說如果這是決策的考量因素就非理性了,理性的投資行為只看投資對象,不會參考其他人的決策,或將錯誤歸於其他人。

另一方面,損失厭惡的心理會使投資者在發生損失時,難以止損。

止損,就是讓浮動虧損實現,這讓投資者非常痛苦。很多人在虧損時會選擇不管了,放在那裡視而不見,最後變麻木,就是這種心理。所以,投資者也將止損稱為“割肉”,形容這像割肉一樣的疼。但是事實是,止損如果不果斷,會加重損失。

機構投資者比個人投資者理性得多,他們止損果斷。但是機構投資者也是人啊,也會損失厭惡,不同的是,為了克服人性中自己“割肉”下不了手的缺點,機構一般都設置風控部門,在必須止損時會由監察稽核部接管並下達交易指令,畢竟割別人的肉比割自己的肉容易操作。

所以,在熊市的時候,損失厭惡讓我們不想把虧損變成既成事實,風險偏好又讓我們想要搏一把,就這樣,在熊市裡,就會越虧越狠,越狠又繼續虧,最後賠得一塌糊塗。

“損失厭惡”在牛市中有何不同?

現在我們已經理解損失厭惡,但是損失厭惡效應在牛市中對我們的影響又是不同的。

我們剛剛說了牛市中,人是風險厭惡的,願意落袋為安,但是有一種情況又是例外的。那就是“賭場錢效應”。

什麼意思呢?

“賭場贏利效應”,指當賺錢很容易時,會輕視風險。

賭場為了吸引客人,有時會給新來的客人發些籌碼。你會馬上把籌碼換成真錢離開,還是會拿著這些錢繼續賭啊?

再比如,你如果玩老虎機突然中獎,機器吐出很多籌碼,你會把籌碼換成真錢離開,還是會接著玩?

你會選擇繼續賭,而不是離開吧?直到把所有的“賭場錢”全部揮霍完。

這就稱之為“賭場錢效應”。而如果這些錢是我們自己的血汗錢,一般不會冒這麼大險。對於這些得之容易的錢,我們的損失厭惡會大大減輕。

損失厭惡使熊市中跌到再低,投資者也不敢進場。所以熊市往往會超跌。

但是在牛市中,不少投資者賺了很多“賭場錢”,這時就不太會輕易離場,而是樂觀地高呼:“XX點指可待!”市場泡沫就是這樣形成的。

如何應對牛熊?

現在我們已經了解盈利和虧損時不同的風險偏好,以及“損失厭惡”心理在熊市和牛市中的不同表現了,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熊市中盡快賣出,避免損失;牛市中,把股票捂在兜里,讓盈利多一點嗎?

錯了!

想要克服上面的心理的影響,我們的關注點不應該在盈利和虧損上面,我們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克服參考點的影響。

忘記那個買入價位,就不會存在贏利和損失的概念。

總是看贏利和損失,可以稱之為“往回看”,指我們投資時總是在與過去相比。

正確的投資應該“往前看”,看未來,根據預期做決策。預期將上漲,則買入或持有;預期將下跌,則應立即止損。

這個方法,不僅可以用在金融投資中,而且對我們人生中的所有重大決策都會有幫助。

錯判概率導致的決策錯誤

你身邊有沒有特別害怕乘飛機的人啊?飛機從出事的概率上來講,應該算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為何會有人怕乘呢?

還有,你認不認識特別愛買彩票的人?彩票的中彩概率非常低,這種投資並不合算,那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買呢?

再來,你做股票投資的朋友中,有沒有人熱衷於打新股?打新股的中籤概率也非常低,這種投資方式可能也不合算。

那這些決策怎麼還會發生呢?其實這些全都是由於錯判概率而導致的決策偏差。

也就是說,人在決策時,內心給予一件事情的權重並不等於它的實際概率。

這和理性人的做法完全不同。

舉個例子,我們來看看理性人是怎麼做的。

如果有一個投資項目,50%可能賺20萬元,50%可能虧10萬元,這個項目能不能投呢?

做不做這個決策有兩個因素,絕對損益(20萬和負10萬)以及概率。

對理性人而言,概率是多少,決策時的權重就是多少。概率到決策時的權重是1:1線性轉換的。理性人會在決策時進行加權平均:20*50%+(-10*50%),一算,正的,那就投吧。

但是,行為金融的決策理論對於權重問題有一個論斷,那就是概率權重到決策權重的轉化是非線性的,也就是說,決策時,我們是非理性的,自己內心給予的權重並不等於它的實際概率。

低概率事件被高估

比如說,我們上面說過的坐飛機。坐飛機,出事的概率是很低的,但出事的後果很嚴重。能不能坐飛機,取決於後果和出事概率的乘積。

如果在心目中,絕對損失已經很大了,決策的時候你又把出事的概率放大了,這飛機就不能坐了。這就是很多人怕乘飛機的原因。這種人對小概率事件特別敏感,決策權重與真實概率偏離大,買彩票也是一樣的道理。

其實,不光是怕坐飛機和愛買彩票的這些特殊群體,金融市場上的投資者高估低概率事件的錯誤也非常普遍。

這類事件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具有很高的絕對損益,但概率很低。投資者往往會被那個絕對收益吸引,在心目中放大了概率。

例如,打新股。所謂打新股,是按一個折扣價格,比如50%的折扣,買入新股。這個收益率算是比較高了,而且基本上無風險。所以,有很多人願意去打新股。但是,因為打的人太多,所以,要搖號決定誰能中籤,而中籤率卻很低,例如,只有0.1%。

按收益率乘以中籤率來計算,平均收益率只有0.05%,其實非常低。但在投資者心目中,低折扣在決策時的權重被放大了,所以,打新股就非常吸引人。

投資者的問題出在只看中收益,卻忽略了概率太低。

這種收益很高但概率很低的特徵,用學術的語言講,叫“偏度”高。市場上有很多這種偏度高的投資品種。

比如說,處於熱點話題中的股票往往具有這種高偏度特點,高收益吸引了大量的投資者追捧,但這些股票很多並沒有基本面的支撐,盈利的概率是很低的,收益維持的時間非常有限,只有極少量入市早的人才能夠獲利,後面進場的人都是在為前人“抬轎子”,造成許多跟隨的人虧損。

不少人都了解金融投資中收益、風險的概念,但很少有人了解“偏度”這個概念。在投資中,不但要考慮收益和風險,也得考慮偏度。偏度發揮的正是概率權重的作用。

低概率事件直接降為0

比如說,你家裡小孩出門的時候,你可能會關照一聲,“出門當心點!”而小孩可能會覺得你很囉嗦,回一句“知道了,沒事!”你覺得出門是有一定風險的,所以提醒他當心,而他卻將出危險這種低概率事件的權重直接降為0,所以會覺得你很囉嗦。

上面兩種情況,其實都是低概率的,但是做決策的時候,一個被高估,一個乾脆被忽視。這在投資市場中,應該怎麼區分判斷呢?

第一種,高估概率的投資對象往往偏度高,特徵是損益非常高,投資者會被極端損益所吸引,怱視了它的概率其實很低。坐飛機、高收益投資等都是這種情況。

而第二種情況強調的是對低概率事件的漠視。

例如,投資專家或自認為是專家的人,不太願意相信與先前觀念相抵觸的微量信息,選擇漠視。

在金融市場上,個人投資者更容易產生前一種高估低概率事件的情形。

高概率事件被低估

大家應該都知道一部很火的電視劇,叫《人民的名義》。劇裡面高育良書記喜歡一個叫小鳳的女孩,甚至不惜為她離開家庭。問他為何會這麼喜歡小鳳?高育良說,小鳳這個女孩真了不起,還懂一些明史呢!但他卻忘記了,他的太太吳老師才是明史大家。

吳老師對高育良的愛是個大概率事件,在高育良的心目中,大概率事件的決策權重降低,感受不到,而只見過幾面的小鳳是小概率事件,在心目中決策權重變大,最後導致決策錯誤。

你是否也曾經出現過“失去了才覺得是最美的”這種感覺?例如父母的關心,為何你擁有的時候不覺得美,失去了才覺得美呢?這就是人低估高概率事件造成的。

在投資決策中,這種低估高概率事件,典型表現為不重視資本配置。

所謂資本配置,指的是資金如何在大類資產中配置,多少比例存銀行、多少比例買股票、多少比例買債券等,這個比例至關重要,占我們投資收益的90%以上!但多數人卻忽略了這個高概率因素,將大量的時間放在如何挑選個股上,這是導致投資收益不高的重要原因。

所以,做金融投資,實際上最重要的就是抓住高概率事件,充分發揮它的價值。可惜,大多數人都搞反了。

高概率事件被升為1

這種情況常常發生在連續概率的決策中。

例如,作為一個領導現在要決定是否投資一個項目,這個項目由7個環節構成,每個環節都有90%的把握能拿下來。

你可能覺得這個項目十拿九穩,可以投了。實際上,當90%乘6次以後,概率已經不足50%,即這個項目失敗的可能性更大。

那錯在哪裡了呢?錯在把高概率事件的概率高估,直接升為1。1乘6次還是1,所以做出了錯誤的決策。

同樣,後面兩種,其實都是高概率事件,那為什麼一種會被低估,一種又會被高估呢?如何區分這兩種情況?

把概率直接升為1往往發生在連續決策事件中。

例如金融市場的分析師,推薦決策往往包括連續的幾步,如調研、分析、判斷、決策,如果每一步你都收到大概率肯定的信號,則會傾向於做出確定性的推斷,而忽略決策鏈條的長度;

單次決策的情形則容易低估高概率,即“失去了才最美”效應。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最後編輯於2023/09/06 00:20

746 贊同
6 評論
收藏
查看原文
相關推薦
關於我們 用戶協議隱私權政策風險披露認證協議社群規範 幫助中心 意見回饋
App Store Android

風險披露

金融工具交易屬於高風險投資活動,有導致部分或全部投資本金損失的風險,可能不適合所有投資者。本網站所包含的任何觀點、聊天訊息、通知、新聞資訊、研究調查、分析、價格或其他訊息都是作為一般市場訊息提供的,僅供教育和娛樂之用,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所有的觀點、市場行情、推薦或任何其他內容可能隨時會改變,恕不另行通知。Trading.live對因使用或根據這些訊息而直接或間接造成的任何損失概不負責。

© 2024 Tradingliv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