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系列文章之6:盈利亏损的不同风险偏好和错判概率的决策偏差

只给你地道的金融知识
george.d

为何牛市赚不到头,熊市一亏到底?

我们先来描述一个现象,如果你炒股的话,联系一下自己的经历,看看描述的对不对?

股市有牛市也有熊市。在牛市的时候,资产价格普遍上涨,通常你都是处在盈利状态。不过,你在牛市里可能不能赚不到头,2、3个涨停板后你就要落袋为安了,对吗?

在熊市的时候,资产价格普遍下跌,你很有可能处在亏损状态。不过,你在熊市里可能会一亏到底,迟迟不愿意割肉,手中亏损的股票一直伴随漫漫熊市,你一直在等待扳本的那一天,等价格回复到买入价,你终于解套了,赶紧抛出后,价格又一飞冲天,让你追悔莫及。

描述准确吗?

为什么你的行为可以被预测到呢?

这是因为在盈利的时候,人会风险厌恶,所以,我们不愿意冒险,选择“落袋为安”;但是亏损的时候,人不喜欢接受确定性的损失,所以,总是想要搏一把,于是我们一直在等待。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可不是个别现象,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就是这么预期的。

风险偏好如何影响人的决策?

下面我们用一个例子来体会一下,人在面对盈利和亏损时的不同心理。

请你在A和B中选择一个:

· A:你有50%的机会得到1000元,50%的机会不得钱。

· B:你有100%的机会得到500元。

你会选择赌一下A,还是确定性盈利的B呢?请记住你的选择。

再请你在C和D中选择一个:

· C:你有50%的机会损失1000元,50%的机会不损失。

· D:你100%损失500元。

你会选择赌一下C,还是确定性损失的D呢?

你是不是在A和B中选了B,100%的机会得到500元;而在C和D中选了赌一下C,50%的机会损失1000元,50%的机会不亏?

大部分人都会这样选择。

那在A和B中,你究竟看中了B的什么呢?

你可能会说,B比较确定,我喜欢确定性的东西,不喜欢冒险。

喜欢确定性、不喜欢冒险,用金融学的术语来表示,就是厌恶风险。理性的人都是厌恶风险的,这没什么奇怪。

但是,不知道你发现没有,你不喜欢冒险这种讨厌风险的偏好只是在面对赢利时,当你在面对亏损的时候,你却没有选择确定性的损失,而是选了赌一把。

所以,在损失区域,人们是喜欢冒险的。

所以,如果要劝一个赌博的人,让他别赌了,真的很难,因为让他别赌了,就是让他接受确定性的损失。他会说:请再给我一次机会,我有可能扳本。

其实,不光是赌徒,你自己在损失的时候,也想要冒险吧?

传统金融学认为人都是讨厌风险的。而行为金融学认为,人讨厌风险这个特征只是在面对赢利时才表现的,在面对损失时,人却表现为喜欢风险,更喜欢赌一把,看是不是有机会,能绝处逢生。

那这种心理会带来什么结果呢?

最简单的就是,这会导致牛、熊市时期人们的行为决策不同。这就回到了刚刚开头描述的,牛市的时候,你总是选择落袋为安,赚不到什么钱;熊市的时候,又老想着翻本,迟迟不愿意割肉,最后赔上一笔。

“损失厌恶”在熊市中如何影响我们?

现在我们已经理解了人的风险偏好在盈利和亏损时是不一样的。决策理论还告诉我们,投资者在面对盈利和亏损时心态也是不对称的。

人在决策时,内心对利害的权衡不均衡,赋予“避害”因素的权重远大于“趋利”的权重,称为损失厌恶或损失规避。

我们先来做一个测试,来体会损失厌恶是什么。

假定现在有一个赌局,有一半的概率可以赚到100元,有一半的概率会亏掉100元。你会有兴趣参加吗?

这个赌局称为“公平赌局”。多数人都不愿意参加公平赌局,觉得这没什么意思。那怎么样才能让你觉得有意思呢?

如果50%对50%的概率,亏的话,你会亏掉100元,但是赚的话,你能赚到200元,这个时候,你愿意参加吗?

你应该会的。

这种情况下,我们称损失的厌恶系数为2。如果情绪有强度值的话,损失的痛苦值大约是同等盈利带来快乐感受值的2倍。

这在金融市场上会有什么表现呢?

假如A买了一只股票,涨停了,赚了10%,他会很高兴,但如果是跌停了,损失-10%,这个痛苦可能要2倍于盈利的喜悦。

一方面,损失厌恶的心理会使投资者尽量避免做出让自己损失的决定。

例如,委托他人投资,投基金或交给自己相信的人,这样,当出现损失时,可以将责任推给其他人,减少自己投资决策失败并且要为此负责的内疚心理。也有可能会结伴一起投资,这样当看到大家一起亏损时,心里就没那么难受了。

当然了,并不是说投基金或与他人决策一致是不对的,而是说如果这是决策的考量因素就非理性了,理性的投资行为只看投资对象,不会参考其他人的决策,或将错误归于其他人。

另一方面,损失厌恶的心理会使投资者在发生损失时,难以止损。

止损,就是让浮动亏损实现,这让投资者非常痛苦。很多人在亏损时会选择不管了,放在那里视而不见,最后变麻木,就是这种心理。所以,投资者也将止损称为“割肉”,形容这像割肉一样的疼。但是事实是,止损如果不果断,会加重损失。

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理性得多,他们止损果断。但是机构投资者也是人啊,也会损失厌恶,不同的是,为了克服人性中自己“割肉”下不了手的缺点,机构一般都设置风控部门,在必须止损时会由监察稽核部接管并下达交易指令,毕竟割别人的肉比割自己的肉容易操作。

所以,在熊市的时候,损失厌恶让我们不想把亏损变成既成事实,风险偏好又让我们想要搏一把,就这样,在熊市里,就会越亏越狠,越狠又继续亏,最后赔得一塌糊涂。

“损失厌恶”在牛市中有何不同?

现在我们已经理解损失厌恶,但是损失厌恶效应在牛市中对我们的影响又是不同的。

我们刚刚说了牛市中,人是风险厌恶的,愿意落袋为安,但是有一种情况又是例外的。那就是“赌场钱效应”。

什么意思呢?

“赌场赢利效应”,指当赚钱很容易时,会轻视风险。

赌场为了吸引客人,有时会给新来的客人发些筹码。你会马上把筹码换成真钱离开,还是会拿着这些钱继续赌啊?

再比如,你如果玩老虎机突然中奖,机器吐出很多筹码,你会把筹码换成真钱离开,还是会接着玩?

你会选择继续赌,而不是离开吧?直到把所有的“赌场钱”全部挥霍完。

这就称之为“赌场钱效应”。而如果这些钱是我们自己的血汗钱,一般不会冒这么大险。对于这些得之容易的钱,我们的损失厌恶会大大减轻。

损失厌恶使熊市中跌到再低,投资者也不敢进场。所以熊市往往会超跌。

但是在牛市中,不少投资者赚了很多“赌场钱”,这时就不太会轻易离场,而是乐观地高呼:“XX点指可待!”市场泡沫就是这样形成的。

如何应对牛熊?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盈利和亏损时不同的风险偏好,以及“损失厌恶”心理在熊市和牛市中的不同表现了,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熊市中尽快卖出,避免损失;牛市中,把股票捂在兜里,让盈利多一点吗?

错了!

想要克服上面的心理的影响,我们的关注点不应该在盈利和亏损上面,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克服参考点的影响。

忘记那个买入价位,就不会存在赢利和损失的概念。

总是看赢利和损失,可以称之为“往回看”,指我们投资时总是在与过去相比。

正确的投资应该“往前看”,看未来,根据预期做决策。预期将上涨,则买入或持有;预期将下跌,则应立即止损。

这个方法,不仅可以用在金融投资中,而且对我们人生中的所有重大决策都会有帮助。

错判概率导致的决策错误

你身边有没有特别害怕乘飞机的人啊?飞机从出事的概率上来讲,应该算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为何会有人怕乘呢?

还有,你认不认识特别爱买彩票的人?彩票的中彩概率非常低,这种投资并不合算,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买呢?

再来,你做股票投资的朋友中,有没有人热衷于打新股?打新股的中签概率也非常低,这种投资方式可能也不合算。

那这些决策怎么还会发生呢?其实这些全都是由于错判概率而导致的决策偏差。

也就是说,人在决策时,内心给予一件事情的权重并不等于它的实际概率。

这和理性人的做法完全不同。

举个例子,我们来看看理性人是怎么做的。

如果有一个投资项目,50%可能赚20万元,50%可能亏10万元,这个项目能不能投呢?

做不做这个决策有两个因素,绝对损益(20万和负10万)以及概率。

对理性人而言,概率是多少,决策时的权重就是多少。概率到决策时的权重是1:1线性转换的。理性人会在决策时进行加权平均:20*50%+(-10*50%),一算,正的,那就投吧。

但是,行为金融的决策理论对于权重问题有一个论断,那就是概率权重到决策权重的转化是非线性的,也就是说,决策时,我们是非理性的,自己内心给予的权重并不等于它的实际概率。

低概率事件被高估

比如说,我们上面说过的坐飞机。坐飞机,出事的概率是很低的,但出事的后果很严重。能不能坐飞机,取决于后果和出事概率的乘积。

如果在心目中,绝对损失已经很大了,决策的时候你又把出事的概率放大了,这飞机就不能坐了。这就是很多人怕乘飞机的原因。这种人对小概率事件特别敏感,决策权重与真实概率偏离大,买彩票也是一样的道理。

其实,不光是怕坐飞机和爱买彩票的这些特殊群体,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高估低概率事件的错误也非常普遍。

这类事件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具有很高的绝对损益,但概率很低。投资者往往会被那个绝对收益吸引,在心目中放大了概率。

例如,打新股。所谓打新股,是按一个折扣价格,比如50%的折扣,买入新股。这个收益率算是比较高了,而且基本上无风险。所以,有很多人愿意去打新股。但是,因为打的人太多,所以,要摇号决定谁能中签,而中签率却很低,例如,只有0.1%。

按收益率乘以中签率来计算,平均收益率只有0.05%,其实非常低。但在投资者心目中,低折扣在决策时的权重被放大了,所以,打新股就非常吸引人。

投资者的问题出在只看中收益,却忽略了概率太低。

这种收益很高但概率很低的特征,用学术的语言讲,叫“偏度”高。市场上有很多这种偏度高的投资品种。

比如说,处于热点话题中的股票往往具有这种高偏度特点,高收益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追捧,但这些股票很多并没有基本面的支撑,盈利的概率是很低的,收益维持的时间非常有限,只有极少量入市早的人才能够获利,后面进场的人都是在为前人“抬轿子”,造成许多跟随的人亏损。

不少人都了解金融投资中收益、风险的概念,但很少有人了解“偏度”这个概念。在投资中,不但要考虑收益和风险,也得考虑偏度。偏度发挥的正是概率权重的作用。

低概率事件直接降为0

比如说,你家里小孩出门的时候,你可能会关照一声,“出门当心点!”而小孩可能会觉得你很啰嗦,回一句“知道了,没事!”你觉得出门是有一定风险的,所以提醒他当心,而他却将出危险这种低概率事件的权重直接降为0,所以会觉得你很啰嗦。

上面两种情况,其实都是低概率的,但是做决策的时候,一个被高估,一个干脆被忽视。这在投资市场中,应该怎么区分判断呢?

第一种,高估概率的投资对象往往偏度高,特征是损益非常高,投资者会被极端损益所吸引,怱视了它的概率其实很低。坐飞机、高收益投资等都是这种情况。

而第二种情况强调的是对低概率事件的漠视。

例如,投资专家或自认为是专家的人,不太愿意相信与先前观念相抵触的微量信息,选择漠视。

在金融市场上,个人投资者更容易产生前一种高估低概率事件的情形。

高概率事件被低估

大家应该都知道一部很火的电视剧,叫《人民的名义》。剧里面高育良书记喜欢一个叫小凤的女孩,甚至不惜为她离开家庭。问他为何会这么喜欢小凤?高育良说,小凤这个女孩真了不起,还懂一些明史呢!但他却忘记了,他的太太吴老师才是明史大家。

吴老师对高育良的爱是个大概率事件,在高育良的心目中,大概率事件的决策权重降低,感受不到,而只见过几面的小凤是小概率事件,在心目中决策权重变大,最后导致决策错误。

你是否也曾经出现过“失去了才觉得是最美的”这种感觉?例如父母的关心,为何你拥有的时候不觉得美,失去了才觉得美呢?这就是人低估高概率事件造成的。

在投资决策中,这种低估高概率事件,典型表现为不重视资本配置。

所谓资本配置,指的是资金如何在大类资产中配置,多少比例存银行、多少比例买股票、多少比例买债券等,这个比例至关重要,占我们投资收益的90%以上!但多数人却忽略了这个高概率因素,将大量的时间放在如何挑选个股上,这是导致投资收益不高的重要原因。

所以,做金融投资,实际上最重要的就是抓住高概率事件,充分发挥它的价值。可惜,大多数人都搞反了。

高概率事件被升为1

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连续概率的决策中。

例如,作为一个领导现在要决定是否投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由7个环节构成,每个环节都有90%的把握能拿下来。

你可能觉得这个项目十拿九稳,可以投了。实际上,当90%乘6次以后,概率已经不足50%,即这个项目失败的可能性更大。

那错在哪里了呢?错在把高概率事件的概率高估,直接升为1。1乘6次还是1,所以做出了错误的决策。

同样,后面两种,其实都是高概率事件,那为什么一种会被低估,一种又会被高估呢?如何区分这两种情况?

把概率直接升为1往往发生在连续决策事件中。

例如金融市场的分析师,推荐决策往往包括连续的几步,如调研、分析、判断、决策,如果每一步你都收到大概率肯定的信号,则会倾向于做出确定性的推断,而忽略决策链条的长度;

单次决策的情形则容易低估高概率,即“失去了才最美”效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最后编辑于 2023/09/06 00:20

746 赞同
6 评论
收藏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隐私政策风险披露认证协议社区准则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App Store Android

风险披露

金融工具交易属于高风险投资活动,有导致部分或全部投资本金损失的风险,可能不适合所有投资者。本网站所包含的任何观点、聊天信息、通知、新闻资讯、研究调查、分析、价格或其他信息都是作为一般市场信息提供的,仅供教育和娱乐之用,并不构成投资建议。 所有的观点、市场行情、推荐或任何其他内容可能随时会改变,恕不另行通知。Trading.live对因使用或根据这些信息而直接或间接造成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概不负责。

© 2025 Tradingliv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