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作為一個金融衍生品發展至今,雖然參與的人口基數沒有股票龐大,但這些年發展迅猛,且與多個衍生品市場互有交集,成為了金融市場中的主力。而期貨中的繁多品種,也令不少新手看著就頭疼。
從大類上來講,期貨分為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具體劃分,已經在下圖之中。
國際期貨市場中,金融期貨自20世紀80年代以後(1980年)反超商品期貨,佔據主導位置至今。當然,由於國內期貨起步不久,金融期貨的品種並不完善,因此還是以商品期貨為主。
由於期貨品種繁多,挨個介紹會導致篇幅過長,因此先從熱門品種中挑選,後續有機會在另起文章介紹其他品種。
(一)大豆
中國是大豆的原產地,20世紀30年代,大豆的栽培已遍及世界各國全球大豆以南北半球分為兩個收穫期,南美(巴西、阿根廷)大豆的收穫期是每年的3-5月,而地處北半球的美國和中國的大豆收穫期是9-10月份。所以每隔6個月,大豆都能集中供應。
其中美國是最大的大豆生產國,有29個州都種植大豆,佔世界總產量約50%,是美國第二大農業作物。其中大約一半產量銷往海外。巴西、阿根廷、中國的大豆產量居於世界第2、3、4位。中國種植的全部為非轉基因大豆,北美和南美大豆是以轉基因大豆為主。
美國大豆生產量的變化對世界大豆市場產生較大的影響。我國是國際大豆市場最大的進口國之一,轉基因大豆的進口量和進口價格直接對國內大豆供給市場產生影響,從而對非轉基因黃大豆的價格產生影響。因此,大豆的進口量和進口價格對國內市場上大豆價格影響非常大。
大豆的食用消費相對穩定,對價格的影響較弱。大豆壓榨後,豆油、豆粕產品的市場需求變化不定,影響因素較多。大豆的壓榨需求變化較大,對價格的影響比較大。
作為食品,大豆的替代品有豌豆、綠豆、芸豆等;作為油籽,大豆的替代品有棕櫚果、菜籽、棉籽、葵花籽、花生等。這些替代品的產量、價格及消費的變化對大豆價格也有間接影響。
大豆的價格與它的後續產品豆油、豆粕有直接的關係,這兩種產品的需求量變化,將直接導致大豆需求量的變化,從而對非轉基因黃大豆的價格產生影響。
運輸成本對黃大豆價格產生明顯影響。在進口大豆占到國內總消費量的80%以上的情況下,直接影響進口大豆價格變化的國際船運價格將直接影響著國內黃大豆的價格變化。同時國內地區性的運力緊張,也將拉動運輸成本的上升,間接刺激黃大豆價格的上漲。因此,與運費相關的運力緊張狀況、原油價格等因素,都成為影響黃大豆價格的間接影響因素。
豆類相關網站: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www.fao.org
美國農業部:www.usda.gov
美國大豆協會:www.soygrowers.com
CME集團:www.cmegroup.com
中國農業信息網:www.agri.gov.cn
中國國家統計局:www.stats.gov.cn
中國植物油行業協會:www.chinaoil.org.cn
中國匯易資訊網站:www.chinajci.com
世紀農網:www.2lagri.com
中國大豆網:www.dadou.com.cn
(二)豆粕
豆粕是大豆經過提取豆油後得到的一種副產品,按照提取的方法不同,可以分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兩種。其中以浸提法提取豆油後的副產品為一浸豆粕,而先以壓榨取油,再經過浸提取油後所得的副產品為二浸豆粕。一浸豆粕的生產工藝較為先進,蛋白質含量高,是國內目前現貨市場上流通的主要品種。
與大豆一樣,美國也是世界上的主要豆粕生產地,佔世界總產量的30%左右。巴西和歐洲經濟共同體各佔世界總產量的15% -20%。美國和巴西是豆粕的主要出口國。而歐共體是豆粕的主要進口地。日本也是主要的進口國。美國豆粕產量的大約75%被用於國內的動物飼養。
目前世界豆粕主要出口國為阿根廷、巴西、美國、印度等國家。其中,阿根廷和巴西一直佔世界豆粕出口量之首。
近幾年,中國壓榨行業快速發展,中國豆粕的發展速度保持了約20%的年增長速度。早在2009年時,產量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位。近幾年沿海地區壓榨行業的快速發展,山東、江蘇、廣東等沿海地區已成為我國主要的豆粕生產基地。
豆粕作為大豆加工的副產品,大豆供應量的多少直接決定著豆粕的供應量,正常情況下,大豆供應量的增加必然導致豆粕供應量的增加。大豆的來源主要有兩塊,一是國產大豆,二是進口大豆。
大豆價格的高低直接影響豆粕生產的成本,近幾年,我國許多大型壓榨企業選擇進口大豆作為加工原料,進口大豆價格對我國豆粕價格的影響更為明顯。
豆粕當期產量是一個變量,它受制於大豆供應量、大豆壓榨收益、生產成本等因素。一般來講,豆粕產量與豆粕價格之間存在反向關係,豆粕產量越大,價格相對較低;相反,豆粕產量減少,豆粕價格則上漲。
豆粕庫存是構成總產量的重要部分,前期庫存量的多少體現著供應量的緊張程度。供應短缺則價格上漲,供應充裕則價格下降。由於豆粕具有不易保存的特點,一旦豆粕庫存增加,豆粕的價格往往會調低。
我國是豆粕消費大國,近幾年,豆粕消費保持了8%以上的年增長速度。豆粕在飼料業中家禽的使用量佔52%,所以牲畜、家禽價格的影響直接構成對飼料需求的影響。正常情況下,牲畜、家禽的價格與豆粕價格之間存在明顯的正相關。90%以上的豆粕消費是用於各類飼料,所以飼料行業景氣度狀況對豆粕需求的影響非常明顯。
豆粕相關網站:
美國穀物協會:www.grains.org
CME集團:www.cmegroup.com
中國飼料在線:www.chinafeedonline.com
美國大豆協會:www.soygrowers.com
中國農業信息網:www.agri.gov.cn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www.fao.org
世紀農網:www.2lagri.com
美國農業部:www.usda.gov
中國匯易資訊網站:www.chinajci.com
中國畜牧業信息網:www.caaa.cn
中國大豆網:www.dadou.com.cn
(三)螺紋鋼
2000年至今,以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和2016年地供給側改革為拐點,鋼鐵行業經歷了三個小周期。2000年至2007年,在房地產市場化的帶動下,鋼材產量特別是建築鋼材產量大幅增加,期間粗鋼和鋼廠年增速最高達到30%左右。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我國通過行政手段托底經濟,鋼鐵行業在需求和流動性的雙重推動下產能繼續攀升,粗鋼和鋼材產量增速分別在2009和2010年達到小高峰,隨後受GDP與房地產投資增速放緩等原因影響,產能過剩,2011-2015年粗鋼和鋼材產量整體呈下降趨勢。
直到2016年鋼鐵行業供給側改革推進後,鋼鐵行業進入結構性調整的第三階段。
螺紋鋼是我國產量最大鋼材品種之一,主要用於房地產、橋樑、道路等土建工程建設等,與基礎建設投資有著密切的關係。螺紋鋼、線材資源供應量增幅與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有著密切的正相關關係。
螺紋鋼以市場流通為主,定價基本貼近現貨市場。螺紋鋼季節性突出,去產能令冬儲意願回升鋼材各品種的產銷均存在著連續性生產與階段性需求之間的矛盾,由於螺紋鋼大部分都是應用於建築行業,因此受季節和氣候影響更為明顯。
通過貿易商的庫存調節與市場供需影響研究,螺紋鋼與線材的走勢是貿易商“主動補庫存-被動去庫存-主動去庫存-被動補庫存”四個庫存階段的不斷重複所致,其中春節前的冬儲意願的強弱決定庫存高點的位置。
華東地區是我國螺紋鋼最大生產,也是最大的消費地區,其產量約佔國內總產量的1/3,其次是華北和華中地區,三地產量合計約佔全國2/3。
由於我國鋼材產量大,因此有些數據對鋼材的影響比較大:
進出口數據:每月8號左右,我國是鋼材出口大國,同時還是鐵礦石進口大國,因此進出口數據一定要關注。
供需數據:每個中旬的生鐵、粗鋼及焦煤焦炭的產量數據,同時還有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基建等相關數據。7月份是會在7月17號出,一般是上午十點。也是需要關注的。
下游數據PMI:目前市場上的PMI有好幾個版本,從重要性來說,首先是每個月月末最後一天的官方製造業PM數據,這個是涵蓋了大中小企業的,綜合性比較強,參考意義大;其次是每月1日財新製造業PMI,反應的是上個月的製造業情況,這個我沒有看到;最後是每月1日公佈的鋼鐵行業PMI,這個是跟前面的製造業有區分的,主要是針對鋼廠地調研,反應的也是鋼廠產銷情況。
(四)PTA(精對苯二甲酸)
重要的大宗有機原料之一,其主要用途是生產聚酯纖維(滌綸)、聚酯瓶片和聚酯薄膜,廣泛用於化學纖維、輕工、電子、建築等領域。PTA是石油的末端產品,其原料是對二甲苯(PX),而PX的原料是石油。PTA是化纖的前端產品,其下游產品主要為滌綸長絲、短纖、切片。
PTA為連續生產、連續消費。而生產和消費可根據市場情況進行調節。同時PTA現貨交易中以直銷為主,上下游產銷關係相對穩定,產銷率較高。因此,生產廠家庫存很少。PTA的價值高,資金佔用多。下游聚酯廠家一般也只是保存10多天的消費量。庫存量較大的一般為貿易商及現貨投機商。
PTA的源頭為石油,與原油價格的相關性平均0.78。因此原油的價格對PTA有影響。此外,PTA的下游產品是滌綸,與棉花同為紡織品的原料。二者是一種替代關係。二者價格關係會影響各自在紡織配料中的用量,從而影響對PTA的需求。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國和出口國,人民幣升值降低紡織品的出口競爭力,而紡織品市場形勢反過來也將直接影響到化纖產業及上游PTA行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意味著按美金計價的進口PX價格更加具有吸引力,有可能促使相應的報價上升。
(五)白糖
食糖是天然甜味劑,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時也是飲料、糖果、糕點等含糖食品和製藥工業中不可或缺的原料。生產食糖的原料主要是甘蔗,其次還有甜菜。儘管原料不同,但甘蔗糖和甜菜糖在品質上沒有什麼差別。
甘蔗是適宜種植在熱帶和亞熱帶的作物,主要分佈在南美、加勒比海、大洋洲、非洲的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和少數發達地區。
甜菜生長於溫帶地區。主要分佈在歐洲和北美的發達國家,如歐盟、美國北部和加拿大,少量在亞洲地區,如日本、俄羅斯和我國北部等。
一些國家如中國、美國、日本、埃及、西班牙、阿根廷和巴基斯坦既生產甘蔗糖又生產甜菜糖。
從全球看,利用甘蔗生產食糖的數量遠大於甜菜,兩者的比例大致為7:3。
我國是重要的食糖生產國和消費國,產銷基本平衡,略有缺口,缺口主要靠進口糖和國儲糖來彌補。
進口糖主要以原糖為主,進口原糖中一部分為政府間貿易(即每年40多萬噸的古巴糖),這部分直接進入國家儲備庫形成“國儲糖”,國儲糖中的原糖以競賣形式投放市場,經精煉廠加工成成品糖後進入國內市場自由流通;進口原糖的另一部分為一般貿易進口糖,即獲得進口配額的食糖加工企業在國際食糖市場進口原糖,經過精煉糖廠加工成成品糖進入國內市場自由流通;另外,我國一般貿易進口糖中還有一部分成品糖,這部分成品糖直接進入國內市場自由流通。
我國18個省區產糖,南方是甘蔗糖,北方為甜菜糖。白砂糖產地主要集中在廣西、雲南、廣東、海南、黑龍江、新疆、內蒙古等省和自治區,其中,全國產糖量的95.5%集中於廣西、雲南、廣東、海南、新疆五個優勢省區。
由於是農產品,各國的食糖生產不可避免地將受到洪澇和乾旱天氣等自然災害的影響。而食糖產銷不穩定是造成價格波動的主要原因。我國食糖消費主要依靠國內生產,國內食糖產量的大幅變化,直接引起了市場供求關係的不穩定,導致市場價格的波動。同時,消費量的變化也是影響供求關係的重要因素。近年來我國食糖消費進入快速增長期,在這種情況下,產銷關係變化將變得更加不穩定。
而食糖是季產年銷的大宗商品,食糖行業有“七死八活九回頭”的說法。五月以前,由於各產區都在生產,貨源充足,商家選擇的形成餘地較大,再加上糖廠急需資金,所以價格是混亂的。
進入七月以後,很多廠家資金壓力減輕了,產銷率的壓力也小了,出於對後勢的一-種本能的看好,或者說惜售心理較重,自然要放慢銷售的節奏,而商家又覺得囤貨為時還早,真正意義上的旺季又還沒有到來,七月的糖市就會沒有多少活力。
進入八月份後,銷售的時間只剩兩個月,傳統的中秋節在即,用糖高峰也就開始了,於是市場又有了一分的活力。到了九月,隨著老糖銷售接近尾聲,新糖又還沒有上市,價格可能會出現翹尾行情。
此外,食糖的替代品主要有糖精、甜味劑、玉米澱粉糖等,被廣泛用於點心、飲料、蜜餞等食品中,雖不可能完全取代食糖,但它的使用減少了糖的正常市場份額,對糖地供給、價格有一定的影響。
(六)原油
世界石油資源的分佈總體來看極端不平衡:從東西半球看,約3/4集中於東半球,西半球佔1/4;從南北半球看,主要集中於北半球。如波斯灣、墨西哥灣兩大油區和北非油田,還有北海油田、俄羅斯西伯利亞油區、伏爾加—烏拉爾油區等。
從消費量來看,美國、中國、印度、日本、沙特阿拉伯為消費大國,其中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費國,石油消費增長最快的是中國,目前已躍居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
我國的原油生產主要集中在東北、西北、華北、山東和渤海灣等地區,消費則覆蓋全國,中心主要集中在環渤海、長江三角洲及珠江三角洲等地區。目前我國原油主要消費在工業部門,其次是交通運輸業、農業、商業和生活消費等部門。其中,工業石油消費佔全國石油消費總量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0%以上;交通運輸石油消費量僅次於工業,佔25%左右。
國際原油市場的價格是由原油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的價格共同決定的。因此,影響原油現貨價格的因素,即原油市場供需矛盾等因素也會影響原油期貨價格。
然而,原油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也會出現短時間的偏離,因此還有一些特殊因素會影響原油期貨價格,如投資基金的炒作等金融因素。除此之外,原油作為商品,與其他的商品一樣,其價格也是由供需關係決定的。
而原油的需求絕大部分來自煉油商。在原油的銷售市場上,通過長期協議進行買賣的方式繼續存在,即期交易市場不斷發展,除此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數量的業務是以互換的方式完成的,藉此方式,煉油商和其他原油買家把手中不同等級、不同交割地點的原油進行互換(跨市場互換);或者是把不同交割時間的原油互換(跨時間互換)。
對不同等級的原油進行互換交易是很有必要的,因為不同的煉油商並不是對所有類型的原油都加以有效的精煉,他們只是對其中有限的一部分才這樣做。此外,消費者對多種石油產品需求的轉變,例如對需求的增加、對汽油的需求減少,也會促使煉油商對不同等級的原油進行互換交易,但是,等級的高低也受其本身煉油技術條件的限制。跨時間互換交易使煉油商可以自由選擇交割原油的時間,從而決定加速或是延緩石油精煉的計劃。
最後,原油不是一般的商品,它是重要的戰略物資,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對於國際原油價格影響因素很多,在很大程度上還受國際政治、經濟、外交和軍事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