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匯友應該都知道一句話:在支撐位做多,在阻力位做空。無論這句話是你從哪裡聽到的,或者說是從書上看到的,基本都會把這句話當成一種真理,至少我是把它當成了一種真理。但為什麼這句話會被大多數人當成一種真理來使用呢?我們先來說一下支撐位和阻力位的形成。
支撐位:與其說是支撐位,不如說它是一個區域,我們可以稱之為支撐區域;它是實際或者潛在的買盤價格區間所組成的一個區域,且這個區域中的買盤數量足以暫時阻止價格的下跌,這裡請大家注意一下,是暫時的阻止,因為任何支撐位都是用來打破的;
阻力位:跟支撐位相同,我們可以稱之為阻力區域,它是實際或者潛在的賣盤價格區間所形成的一個區域,且這個區域中的賣盤足以暫時阻止價格的上漲。
單純的從支撐和阻力位的定義來看,我們應該就明白了為什麼要在支撐位做多,因為它是買盤區域,在阻力位做空,因為它是賣盤區域。這樣說是很好理解,但它背後的邏輯又是什麼呢?今天我就從“機構”的角度來跟大家詳細的說明這個問題。
外匯市場的“老司機”應該都會知道,在這個市場有一個“市場深度”的名詞。其實這個名詞在我看來,它想要表達的就是在什麼價格有買盤,在什麼價格有賣盤。但是對於我們普通的散戶來講,我們是不可能提前知道這些價位的,那麼誰能知道呢?“機構”可以知道。因為各大投資機構他們的錢多,貨多,而且他們也非常聰明,總是可以買在低位,賣出在高位。其實這就跟很多做生意的商販一樣,以批發價進一批貨,然後再以零售價進行銷售。其實機構的買入價格區域,就是我們所說的支撐位,而賣出的價格區域,就是我們所說的阻力位。在圖表中反應如下:
剛才有提到過,機構的錢多,貨也多,所以當他們想要買入時,可能在一個價格區間不一定能夠同時買到這麼多貨物,但是他們必須要在一定的價格區間購買到這麼多貨怎麼辦?那就只能是等,看看誰還會在這個價格賣貨,只要有賣的,我就買,一直買到足夠的貨物量為止。同樣的,機構出貨,也不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就能夠賣完的,所以也需要等待。眾做周知的一個道理:當所需要的貨物量要大於市場現有的供貨量時,價格是要上漲的;而當市場的供貨量大於所需要的貨物量時,價格是要下跌的;而機構一旦“買貨”,就會造成供小於求,所以價格會一路上漲,而機構一旦“賣貨”,就會造成供大於求,價格就會一路下跌。我們再來看一幅圖:
圖中的價格是在一路的下跌,支撐位根本就攔不住,這就是因為在“支撐位”這個價格區域的需求量沒有供貨量大,不足以消化掉這麼多的貨物,所以價格才會不斷的“降價”出售。但是不難發現一個很奇怪但是又常見的問題,為什麼當價格跌破支撐位以後,價格還會再次上漲到原來的支撐位上然後再下跌?其實這就是常見的“頂底轉換”,造成這種情況的出現,大致可以用四點說明:
第一,在高位做空的人,我需要獲利平倉一部分,這裡的平倉可以理解為我原來說要賣1000手的貨,突然我又說我現在只賣300手了,其餘的不賣了,造成了短期的供小於求,而導致價格上漲;
第二,在高位做多的人,因為看到價格一路下跌,那麼就想當價格再次回到我做多的價格時,“保本”平倉,再一次造成了供大於求;
第三,在低位做多的人,因為看到價格在上升中,已經是賺到錢了,所以自己也需要把手中的貨物變現,所以也會在到達一定的高位時,進行平倉,也會造成供大於求;
第四,位了套取更多的利潤,機構有時也會“演戲”給散戶看,故意用一些小資金拉升一下價格,讓散戶誤以為價格要上漲,然後進行追多,到達一定程度後,機構再把手中的貨物大量的拋售,導致價格下跌,套牢散戶。
上述幾點基本上可以說明頂底轉換的發生的原理,不過可能對於一些剛進入市場或者對這個市場還不是特別了解的人來說,看起來會有很大的難度。在這裡再給大家普及一個小知識:外匯市場都是以“貨幣對”的形式出現的,例如歐元兌美元,英鎊兌美元,就連我們常說的黃金,其實也是黃金兌美元;無論你是做多,還是做空,其實都是在進行著“買入”的動作。這裡就以歐元兌美元(EURUSD)為例:EUR為基礎貨幣,USD為報價貨幣,當你做多EURUSD時,其實相當於用手中的美元買入(兌換)成等額的歐元;當你做空EURUSD時,就相當於把手中的歐元買入(兌換)成等額的美元。當你可以理解了這個道理後,再回頭去看一下上面的四點內容,應該就很容易理解了。
以上的內容並不全是標準的答案,而且也並不全面。有很大一部分是我個人這麼多年以來所總結的,但是我覺得以這樣的表述應該比書本上的標準答案的表述更容易讓各位匯友理解。因為我們是來“炒外匯”的,而並非是專門研究價格運動的“原理”,所以我覺得我們更應該更多的去學習實戰技巧及經驗,至於價格運動的原理,如果有時間可以相應了解一下,但並不需要以這方面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