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曾参杀人的典故,在古代有个与曾参同名的人杀人,好心人告诉曾母“曾参杀人”。曾母说“吾儿不杀人”,继续织布。过一会儿,又有人来说“曾参杀人”,曾母仍然继续织布,心想这么好的儿子怎么可能杀人呢?又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来说“曾参杀人”了,这下曾母害怕了,然后丢掉织布器具翻墙而逃。这个故事应用到交易当中就是就是消息性刺激是如何影响一名交易者的心理的。
价格在金融市场上不会一直处于均衡状态。它也不是被动地反映供应、需求等经济基本面,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对经济基本面产生影响。人们对市场的看法如同曾母一样非客观,总是带着偏见或者受到身边经济环境的影响形成某种偏见。这种看法和经济基本面之间存在双向性的、反身性的互动过程,从而导致市场失去均衡状态。就像曾母一样,开始一直坚信自己的儿子不会杀人,但是传的人多了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曾母当时对儿子行为地看法。
金融市场的每一个繁华至萧条周期,或者说每一个泡沫,最初都起源于市场中出现地一些根本性变化,比如互联网地普及。这些变化显现之后,人们会根据这些变化对市场价格的新趋势、新走向进行预期,而这种预期难免存在人性偏见地成分,即不是过分乐观就是过分悲观,很少人有人能够在众人皆醉的金融市场中保持独立地清醒。就跟说曾参杀人的人是否真的加过他杀人呢?
这种错误会引发加剧市场价格的发展趋势,这种错误看法本身也会得到加强,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比如对降息周期的解读,是否过分释放了?最终真实的市场状况与错误的看法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差距越来越大,这种看法最后难以为继。举个例子2007年中国A股市场上证指数从2675点起步,10月16日创历史新高6124点,在不到十个月便大涨129个百分点。当时股票市场火热前所未有,大家想过它背后是否存在可持续性?随着人们对之前的错误看法认识越来越深刻,此时市场上的失望情绪也越来越普遍,这时人们就会采取相反的行为,最终导致市场的相反影响。(这个就如同曾母翻墙而逃)
消息面、价格与交易心理之间是交叉相互作用的,彼此之间相互影响,价格的不断上升,将会使更多的交易者加入交易之中,此时贪婪大于恐惧,而这样的上升行情和投资者的热情反过来也影响了消息面的刺激,我们可以看到牛市中铺天盖地的都是利多的消息,而利空的消息被我们的贪婪所蒙蔽,这样在一个自我强化的相互影响下持续着。但当一切都变了,我们的恐慌就逐步来临了,谁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呢?
我们普通交易者的思想,永远就像曾母一样,受着这样那样的消息影响着我们的每一次交易,从而不能自拔。唯有跳出这种人云亦云的洪流,用冷静客观的眼光去观察这个市场的人,才能坚守自己应该坚守的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