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的影响有多大?带你深扒全球汇市的前世今生(三)

一人说汇事
亏损一人扛

>> 外汇市场的“万有引力”定律---CIP 

什么是CIP?其实就是金融资产的一价定律。这个定律是弗里德曼在5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怎么去理解?

在美国卖一美元的汉堡包,那么在中国应该卖6块8,因为美元和人民币是1:6.8。实际上任何一个同样的商品在任何国家,它最终的价格折算下来,如果没有任何损耗的话,都应该一样。一美元在中国就是6.8,反正就是同样的东西,这叫一价定律。

同样的,金融资产放在中国、放在美国、放在其他地方,只要是同等类型、同等信用评级标准等等,它的收益应该一样,这是一价定律,在金融资产领域中间的一种特殊应用,这种关系被称之为CIP。

一定得一样,如果不一样就说明出问题了,我们就称CIP的规律被打破了。把这个概念深入解释一下,假设货币能够无成本,自由的跨境流动,那么一笔资金在本国所获得的储蓄收益,与他兑换成另外一个国家的货币,在同样期限之内和不同的利率条件之下所获得的外币储蓄的总回报,然后把外币总回报再兑换成本币的总收益,应该是完全一样。

虽然有点绕,但应该可以理解。举个例子,假如你有1美元的资金,你在美国买1美元的国债和把这一美元换成6.8人民币在中国购买跟美国不一样的利息的这种国债,然后再把国债收益最后再换回美元,最终应该是一致的。说得比较绕,但实际上这就是一价定律的概念。

如果说满足一下定律,CIP应该是处在无套利的理想状态,就是货币跨境投资同类资产,利率差异将被汇率差异完全抵消。没有套利空间,

比如人民币利息高,美国利息低,投资人民币国债好像赚的更大,但实际上汇率的差异会把利率差异抵消掉,没有套利空间,赚不了钱。

如果出现了套利空间,大量资金将会自动涌入市场进行套利,并且很快消除利差与汇差,恢复利率平价状态,这就是CIP的核心概念。

外汇市场的一切变化都是围绕CIP在转,一定要深刻理解。实际上这是个很简单的概念:金融市场金融资产的一价定律。

>> CIP长期“可套利”之谜

现在出现的情况是,CIP长期处于可套利状态,从这张图上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来。CIP如果偏转了,将会通过货币基差互换的基差,也就是美元手续费体现出来。可以看到明显是在零以下的,这都叫负值。

dachshund

从2001年一直到现在,各个主要国家的货币日元,比如港币、欧元等等这么多货币跟美元相比,绝大部分货币基差为负值,说明什么?

说明这些国家的货币跟美元相比,美元更稀缺,所以这些国家的货币要换成美元,必须要向美元交稀缺费。

只有如澳大利亚、新西兰这样少数国家的货币比美元还稀缺。原因是另外一种原因,一会儿会讲到。

那么通过这张图,其实可以看到2008年以后,全世界发生了三次基差为负的高峰期。

第一次是08年危机期间,可以看到像日元之类的货币,负的很厉害,负到一百多点,这是危机时期一定会出现美元荒的缘故。只要是出现金融危机,美元荒一定会产生,因为整个金融体系中,海外的外汇金融体系中会严重缺乏美元,美元会断供,所以大家都会抢美元。

第二个高峰,是在2012年欧债危机。

第三个高峰是2014年7月,美元环流反转之后,美元再次出现稀缺。

这三次美元稀缺的高峰连续起来,从金融危机之后连续12年一直到今年。 全世界主要国家货币在借美元的时候,都要向美元支付一个额外的稀缺费。

>> CIP失效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按理说,CIP只要偏离到0,就会有套利资金进去,把这条线给拉回来,拉到0。为什么套利资金没有把它拉回来呢?为什么万有引力定律失效了呢?既然出现了这么大的无风险套利机会,而且机会越来越明显,那为什么这个套利机会没有人去捡便宜?  

dachshund

这个问题我们先放一放,首先我们来看金融危机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美元荒?需要知道的是,美元荒也分类型的,既有急性美元荒,也有慢性美元荒。

>> 急性美元荒:金融风暴 

2020年3月美国的一系列举措相信大家不会陌生,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好,财政部的2万亿财政刺激法案也罢,又或者是其他一系列的操作,美国为什么这么做?首先美国的银行体系出现了问题,大量的企业没有钱了,发不出商业票据,他们就只有动用银行的存款,把银行里面的资金转到他们在银行的公司账号下。钱还在银行,但理论上说这个钱已经不属于银行了。

这就使得美国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受到了压抑。资金不够,资产负债表不足以让银行继续扩张,银行丧失了信贷能力。同时银行碰到危机的时候,银行与银行彼此的信任感也会下降,不愿意拆借资金。

因此我们来看基差恶化,会出现什么情况?金融危机爆发,国际银行担心上述风险,美元拆借极度萎缩(银行不借钱了),同时企业取走了美国银行的信贷额度,囤积现金,银行资产负债表紧张,丧失了放贷能力,银行既不愿意放,也没有能力放贷。

美元的源头从银行这儿被掐断了。(下图中划叉叉的地方,均表示美元的源头被掐断)

2020年3月就出现了大规模的货币基金被抽逃,没有钱再提供给货币市场,这条通道被断绝,因此货币市场被冻结,商业票据定期存单都发不出来了。

dachshund

而海外银行,比如日本、还有新加坡、香港的这些银行,本来是借助美国的货币市场直接融资,现在票据发不出来,定期存单也没人买,这条通向海外的资金通道也被断绝,而这导致了整个外汇市场的美元源头全被掐断,出现了急性的美元断供,或者说美元的供应源头突然枯竭,这就会导致外汇市场中极度的缺美元。

接下来,利率一定会飙升。所以我们会看到远期利率(FRA)和OIS之差。(IOS代表美国货币市场中间的中心利率,而远期利率则是对Libor的预期)这说明在海外美元市场也出现了严重的美元荒,不仅利率飙升,同时在汇率市场上也反映出来了基差负值恶化。

在三月二十几号美国出现金融核爆之后,看看各个国家的汇率,日元兑美元,欧元兑美元,包括英镑,全部出现了大规模的基差为负的现象,也就是美元升值。

而这些国家必须要向美元支付很高昂的手续费,夸张点的比如日元,需要额外支付150基点,才能借到美元。

基差负值到了这种程度,说明市场上极度缺美元,原因何在?就是供应美元的所有源头被切断,市场中需要大量美元,每天都需要巨额的美元进行滚动。

这就说明一个现象:金融危机时一定会出现美元荒。因为美元来源会被切断,汇率一定会大乱,包括利率市场也会大乱。海外美元市场会乱成一锅粥。

>> 慢性美元荒:供求失衡 

那么慢性美元荒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好理解,主要是供求失衡。

下图是2013年到2016年的一张基差图,红线代表着美元和欧元之间的基差,蓝线则是美元和日元之间的基差。

可以看到,有个明显的反转点,时间是2014年。这个时间节点正好是美元环流反转点,一旦反转点出现之后,不管是对欧元也好,对日元也好,基差变负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说明什么?说明这个时间段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慢性美元荒。

dachshund

因此我们要从供和求两方面来理解什么叫慢性美元荒。

>> 供应

先说美元供应。美元供应趋紧,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沃克尔法则。沃克尔法则主要是针对国际大银行,强化对他们的监管,而这些国际大银行主要又是外汇市场的做市商。

比如改变了杠杆率,或者改变了风险权重的计算等等这些规则,就会增加这些国际大银行的负担,他们在扩大资产负债表的时候,成本上去了。

因此作为外汇做市商他们不愿意做市,为市场提供交易服务,外汇市场流动性会下降,叫买价、叫卖价的价差会扩大。 

做市商如果不做市,你根本就找不到交易对手,或者很难找到交易对手,这就导致虽然有很多人想去套利,但没有办法,没有能力把这个曲线往上拉,这个套利很就难做,这就是为什么CIP曲线没有回弹到0的一个重要原因。(这里正好回答了上面CIP失效的问题) 

第二个原因就是美国银行的商业模式发生变化。14年美元进入冷环流,基差值的负值越来越深,同时美元升值。

而由于美国银行在全球都有投资,拥有大量的外币资产,而这些资产由于美元升值就会面临贬值的压力,贬值压力则会遭到沃克尔法则的警告。因此在这种新的监管法案之下,那些银行没有办法,只能收缩美元的海外信贷。

也就是说美元越升值,越不敢在海外进行放贷,因为放贷出来的钱变成了外币资产,结果外币资产在美元升值情况之下贬值,会直接对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构成严重的压力。

第三个就是美元反转。环流反转之后,美元升值,大宗商品、石油价格暴跌,导致以前很有钱的新兴市场国家变穷了,他们的美元储备流失了。

因为他们本币贬值,需要卖美元来稳定自己的币值,所以外汇储备不断流失,另外他们的主权财富基金也将会缩水,所以这进一步减少了外汇市场的美元供应源头。

这就导致各个方向都会发现美元供应越来越紧。

>> 需求

说完美元供应,再来说美元需求。不过在说需求之前,先说个题外话,做个铺垫。

美元环流逆转之后(从热环流变成冷环流),美元指数上涨,这自然会带来美元稀缺。

dachshund

上图中(左边),红线是美元指数,蓝线是美国银行对外的贷款。这两条线有什么规律?

只要美元指数变弱,美国银行对海外的美元放贷就会上涨;反之,美元指数上冲,美元升值,美国银行对海外贷款就会下降,两者成反比。

主要原因是美国银行在美元升值情况之下,会惜贷美元,主要是规避汇率造成的外币资产贬值,而这将影响到资产负债表,会对银行的放贷能力构成压力。

再看上图中(右边),美元指数和货币互换基差。红线是美元指数,蓝线是货币互换基差。美元指数越高,货币互换基差的负值就越大。这说明什么?说明借贷美元需要付出的成本就更大。

全球美元处在一种慢性稀缺状态之下,这张图非常好地解释了刚才所说这个原理。

好,铺垫做完,回到美元需求的话题。美元有不同的需求

>> 第一需求

第一个需求是海外银行。它有两大错配(货币错配和资产期限错配),两大错配会产生风险,这种风险必须要得到有效对冲。所以海外银行持有的美元资产负债量越大,越需要进行风险对冲。(对两大错配不理解的,耐心往下看,会给出详细解释)

dachshund

上图是以美元计价的,非美国跨境银行的资产和负债。比如中国银行、日本银行和欧洲银行等等,这些银行到底持有多少美元计价的资产呢?

从2000年到2019年,可以看到全部的总资产规模。0往上是资产,往下是负债。我们可以看到持有美元的资产和负债,就像喇叭形状越来越大,也就是资产负债同时都在增加。

有些国家、有些地区是美元的净资产状态,有些是净负债的状态。前文已经说了,由于美国外汇做市商,那些国际大银行,因受沃克尔法则管制,消极怠工。同时美国银行的信贷由于美元升值导致了紧缩,使得中国、日本、韩国,再加上欧洲等这些国家的海外银行,没有办法再依赖传统的外汇做市商和美国银行的贷款,导致他们被迫越来越多的依赖美国的货币市场。

前文我们也讲到了日本银行在美国货币市场上,大量发行票据和存单,都是为了获得短期美元。当然,他们也可以在外汇市场上通过掉期来获得短期美元融资,这样一来就会加剧货币错配和资产期限错配两大风险。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比如日本银行,借出美元向中国投资,向东南亚投资,日本银行放贷出去的钱是美元,但是投资回报在当地产生的现金流却是人民币、或者东南亚那些国家的货币。这就产生了一个货币错配,银行借出去的是美元,而投资回报是非美元。这对银行来说这是有风险的。

此外,日本银行所持有的美元很多情况下并不是通过贸易赚来的,而是日本银行把大量的日元储蓄先通过外汇掉期换成了美元,再把美元投到中国、东南亚等地。

所以需要通过外汇掉期操作好几次,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串联的外汇掉期,这就产生了明显的货币错配风险,必须要对冲。如果不对冲,汇率市场大幅波动,会亏损惨重。

同时很多项目是长期的,比如投资三峡水坝,投资房地产等等之类,动辄是几年到几十年。而美元融资呢?由于不能从其他方面来获得,只能借助短期融资,所以融资期限都是7天或者7天以内,像投资房地产动辄好几年,这叫期限错配。

融资期限短,而资产的期限长,那么这些海外银行必须要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大量风险对冲,从而增加了美元需求。

不管怎么对冲都得使用美元,对冲量越大,需要的美元量也就越大。

如果不深入去理解外汇市场,你理解不了为什么日本会需要这么多美元,因为它的美元资产和负债太大了,要保护这些资产和负债,就需要大量的美元,在外汇市场上进行操作,要么风险对冲,要么滚动融资,要么套利,这些行为都会增加对美元的需求。

同样的,如果海外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继续膨胀,所需要的美元也更多。

其实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到,中心部分是亚洲,欧洲已经变越小,现在亚洲地区已经取代了欧洲地区,也就是说亚洲地区成了拥有最多美元资产负债的地区。

有利的是美元资产规模越来越大,弊端则是美元资产越大,越需要美元,而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严重的金融危机,所以积累了巨大的风险。

dachshund

因此全世界的非美国银行,为了对冲两大错配风险,需要大规模的美元融资。美元计价资产量越大,全世界就越需要美元。

近些年总有声音说美元的重要性越来越低,理由是美元在国际储备中间占比逐年下降。错了!!!你得看外汇市场,外汇市场的规模要远比外汇储备大太多倍。

人们对于美元的依赖,从外汇交易量能看出来是与日俱增的,这套体系是一套非常高明的体系,拥有的美元越多就越需要美元,就像一个大胖子,身体越重就需要吃更多的东西,吃更多东西就会变得越重,这是个恶性循环。

>> 第二需求

美元需求的第二个重大方向,是跨国公司要进行利率套利融资。下图(左一),是欧元区和美元区的企业信用利差(就是信用的差异),红线是欧元区企业,黄线是美国企业。可以看到欧元企业明显偏低,为什么?

因为欧元区在大规模的量化宽松,而美国已经缩表,已经停止了QE,所以由于量化宽松,欧央行印钱去买企业债,就会把企业的收益率给压低,把信用风险减少,造成了信用利差扩大。欧洲企业发债更容易成本更低。

dachshund

同时外汇基差也变化了(图左二)。外汇基差变得越来越负。

美国和欧洲地区的利差越大,基差数值变得越负,这说明什么?

说明市场中需要更多的美元。图(右一),是美国企业(不是金融机构的美国普通企业)欧元债务的发行量。这很有意思,美国企业跑到欧元区去发债,为什么?因为欧元的成本低。看看信用利差,如果在欧元区发债的话,利率会比美国更优惠。

要知道在美国发美元债要核算的,既然欧元区更优惠,为什么不在欧元区发行呢?这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金融产品,叫逆洋基债券。 

逆洋基债券是什么?就是欧债危机和美元环流反转以后,欧美两个地区的货币政策开始分道扬镳。美国缩表加息,欧元区加大宽松,所以欧元债券的信用利差比美元低,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美国公司利用欧美之间的利差进行套利融资。

怎么套利呢?美国企业跑到欧洲去发行欧元债券,然后将获得的欧元用货币基差互换换成美元,定期支付美元的Libor利息。

注意,现在美国公司是站在欧元立场上,所以要向风险对家支付美元利息,收到的是欧元Libor+基差,而这个基差是负数,因为美元更稀缺。债券到期之后,再把美元换回到欧元,清偿在欧洲发行的债务。

因此逆洋基债券平均期限很长,10年、15年、甚至20年的很多,甚至还有更长的,这中间唯一变动的就是利息。这是前几年最火的一种融资。

跨国公司利用各个国家不同的利率政策,在利率市场上进行套利融资后,使用货币基差互换,而这也构成了大量的美元需求。因为在外汇市场上需要好几种工具的配合,增加了美元的需求量。

只要外汇市场的总交易量变大,美元的使用量就一定会变大,对美元的需求量也一定会变大。因为美元占所有外汇交易的近9成,所以只要总量扩大,美元的交易量就会更大,那就说明美元的需求量在上涨。

>> 第三需求 

第三个美元需求来源于金融机构的外汇资产风险对冲。

比如日本保险公司退休基金,持有1.6万亿美元的资产,这些资产需要进行风险对冲,怎么对冲?方式很有意思。日本保险公司退休基金,通过货币基差互换,把手中的美元换成日元,然后再投资日本的国债,我们知道日本国债收益率很低,有些时候是负数,大多数时候接近于0,基本上没有投资价值。

但是他们投资日本国债,是把美元通过货币基差互换换成日元,而日元的负基差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也就是说用美元换日元,日元方的交易对手需要向他支付负基差,这个负基差就很高了。然后,负基差再加上国债一点点的回报率,整体收益率就可以变得很高。

dachshund

上图中的黄线,收益率甚至能够达到3%,超过美国国债收益率,这是一种非常新颖的玩法。

很多国家的债券收益率为负,但为什么有人去买呢?他们买的不是这些债券的收益率,买的是负基差。围绕美元,在市场上进行货币互换,得到负基差,投资德国、英国或日本债券,债券本身也许不赚钱或者赚得很少,但是基差能够带来很大的利润。

但现在的问题是,日本长期超低利率,压迫了这些保险公司,他们没地方投资,除了上述机会之外,日本这些金融机构被迫大规模向海外扩张。到2019年年底,日本银行体系的外汇贷款和持有外国债券的总数高达4.6万亿美元,毫无争议的世界老大,比第二位的英国高出30%。

大规模配置海外资产,使得日本金融机构需要进行一连串的货币互换。比如日本的投资人(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要投资中国债券,手上有大量的日元,但不能使用日元直接换人民币,因为没有这么大的交易量,所以日本的保险公司必须要把手中的日元先换成美元,做掉期,或者互换;然后再把美元换成人民币,在做掉期或互换,这是一个串联的互换,或者叫串联掉期,最后以人民币投资中国债券市场,获得高收益,同时还要锁定汇率风险。毕竟赚了钱之后还要再换成日元的。

那么日本金融机构不管是以日元进行投资,还是以美元进行投资,都需要大规模的对冲。日本央行做了一个推算,以60%的对冲比例来计算,日本金融体系持有的4.6万亿美元资产,每个月要获得9200亿美元的资金滚动。

这说明拥有外币资产越多,越需要美元。

日美的利差迫使日本资金出走,所以会带来日本对美元对冲风险对冲的需求大量增加。

下图中黄色的线(IOER)表示的是日本利率与美国利率之差(两者相减)。蓝线是保险公司;灰线是证券、信托公司;橙色是存款性质公司。

当日本开始推行负利率,且与美国利率差距逐步加大的时候,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这些公司的资金出走。只要日本公司的资金出走,就一定会先换成美元,增加日本对美元的需求。

也就是说美元资产规模越大,美元需求越大。日本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dachshund

我们接着看下面的图(左一),这是日本央行的一张图,纵坐标代表货币基差(负数代表美元稀缺的程度),横坐标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净金融资产。

如果在横轴的右侧,代表着这个国家是净债权国,就是这个国家向全世界放贷。可以非常明显看到日本是属于净债权国,并且遥遥领先,放贷出去3万多亿美元。货币基差最严重的时候,负到了50个基点。

dachshund

一个拥有大量外汇储备,拥有大量对外债权的国家,居然缺美元缺成这样,可能仅次于韩国。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就是刚刚所说的,美元净资产越大,就越需要美元,然后用美元换成当地货币,赚钱之后,再换回美元,最后再换成终点货币。期间需要好几次外汇掉期来对冲回程风险,会增加对美元的需求量。

因此一个国家美元净资产越大,对外投资越大,就越缺美元。

上图(右一)是全世界银行体系之内外汇净资产和货币基差统计图。纵坐标同样代表货币基差(负数代表美元稀缺的程度),横坐标代表着银行体系的净资产。

可以看到日本面临着相同的问题,银行的净资产是1万多亿美元(净值哟,资产减去负债),但货币互换基差仍然是负值。

不把这个问题想通、想透,不会知道原来一个国家美元越多,它越需要美元。

同样的道理,全世界美元输出量越来越大,在全世界资产计价的规模越来越大,全世界就越离不开美元,直到整个体系一起崩,然后才能重建货币体系。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

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会重度依赖美联储的货币互换。下图(左一)是全世界非美国银行体系拥有的美元资产。谁最多?日本最多,高达3万亿美元,简直是一枝独秀。

dachshund

再看上图(右一),这张图是2020年3月金融风暴之后,美联储跟各大央行搞的货币互换的规模。谁要的美元最多?日本央行。日本央行缺少大量的美元流动性,从3月份一直到8月份。

这说明日本央行仍然严重依赖美联储给它的货币互换。美联储不给,日本的体系会出问题。为什么直到今天日本仍然占有美联储货币互换规模中的绝大多数,就是因为日本的银行体系严重依赖美元,而他们在市场中找不到足够的美元,所以只能依赖美联储提供的央行互换。这是理解外汇市场非常重要的一个点。

其实说到这里,可以侧面理解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不少人觉得美联储印钞,全世界的美元泛滥。放心,不会,只要这些钱敢流进市场,日本会率先吃下。印钞之下,美元或许贬值,但绝不会泛滥。况且还有影子货币从中制衡着。

>> CIP失灵

说完了美元荒是怎么回事,我们接着说回CIP失灵这个问题。其实这意味着美元环流的协同力在下降。

不同地区的收益率差异产生套利行为,套利行为驱动美元环流,美元环流调动世界经济资源配置到高收益地区,从而刺激了全球分工,而全球分工使全世界的经济体系产生了强大的协同力。

08年金融危机之前,美元环流的协同力是很强的,因为它能够有效驾驭和支配各国货币政策,向美元看齐。比如美元一加息,各国央行纷纷加息,美元一降息,各国央行纷纷跟进,也就是各国央行跟着美元走,利率走势趋同,资本自由流动,同时汇率波动收敛。

因为利率走势如果一样,资本在自由流动,那汇率不可能越变越大(根据CIP原理),套利资金即便出现了偏差,也可以迅速纠偏,这说明美元的协同力非常强。

08年之后,全球化出现了逆转的征兆,欧债危机暴露出欧元区内部分工遭遇了瓶颈。比如南欧洲和北欧洲,东部欧洲和西部欧洲,边缘国和核心国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分工上的瓶颈。

日本呢,长期的通缩压力说明日本老龄化社会的经济活力非常不足;而中国被迫转向内需,所以可以看到中国的GDP比值中间,外贸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内需市场占的越来越高。

这些都印证了世界市场的需求在萎靡。正是因为各个地区都开始转向内部,而不顾美联储了,从此各国货币政策开始分道扬镳。

2014年之后这个情况更明显,美元环流反转,美元进入了加息缩表,而各国货币并没有跟随美联储节奏。欧元和日元在搞负利率;中国是面向国内市场保持货币适度宽松。

欧、美、日、中,几个主要的货币大国利率政策已经分道扬镳,而这势必导致汇率差异扩大。还是CIP决定的,只要利率不一样,汇率走势一定会不一样。

而外汇市场的中心货币美元,供应越来越紧张,需求在不断膨胀,导致美元越来越稀缺,套利资金没有办法弥合CIP的偏差,因此CIP的长期失灵意味着美元环流对世界经济协同力的日渐弱化,间接证明了全球化逆转的事实。

2020年新冠疫情和金融风暴迫使美联储重新调整政策,缩表加息变成了扩表降息。增加了对通胀的容忍,而且准备长期零利率。美国不得不跟随其他各国的货币政策,大家都搞宽松算了。然后在这种情况之下重新启动美元热还流。

不过这种情况下启动美元热环流,表面现象是CIP逐渐在回归,但这并不代表美元环流的协同力在恢复、全球化在重新启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最后编辑于 2023/08/26 14:00

376 赞同
5 评论
收藏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隐私政策风险披露认证协议社区准则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App Store Android

风险披露

金融工具交易属于高风险投资活动,有导致部分或全部投资本金损失的风险,可能不适合所有投资者。本网站所包含的任何观点、聊天信息、通知、新闻资讯、研究调查、分析、价格或其他信息都是作为一般市场信息提供的,仅供教育和娱乐之用,并不构成投资建议。 所有的观点、市场行情、推荐或任何其他内容可能随时会改变,恕不另行通知。Trading.live对因使用或根据这些信息而直接或间接造成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概不负责。

© 2024 Tradingliv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