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分析(6)——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汇咚:外汇小白入门到放弃
mu qiannuo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如果放开了讲的话那真的就多了去了,所以这里会挑新人学习基本面最常见的问题简单聊一下,依旧跟想认真学习的亲们推荐《宏观经济学》《货币金融学》,很多内容在书里都有写到,并且非常细致。

货币政策由央行制定,财政政策由财政部来制定。中国的央行和财政部都由国家管控,所以可以看到两个部门配合起来默契,但是美国就不一样。

美国的央行,也就是美联储(Fed)是独立的,不受政府管控的,而且美联储实际上也是一家投资银行(OMG下一节给大家讲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这个内容很重要,TOT坑好多),背后有多个家族,包括大家所熟知的罗斯柴尔德家族(ps:请此时想到《货币战争》的亲们自行百度一下这本书,看看百度百科最后几段说了啥),而美国财政部是受政府管控的。最明显的大家可以想一下,特朗普经常抨击美联储,说美联储把利率弄的太高了,特朗普自己的推特上疯狂diss鲍威尔而鲍威尔依旧在美联储主席的位置上坐的稳稳的,并且在新闻发布会的时候还会回怼特朗普几句。

回归正题,货币政策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跟钱的量有关的,比如说降息,就相当于把更多的钱从商业银行里拿出来投放进市场,财政政策就是加税减税有关的,比如前段时间我在有些公交车站会看到的“减税降费”的牌子,相当于原本个人所得税需要交500,现在只用交300,多出来的直接给到劳动者手里自行支配。

一个国家的经济如果发展的不好,会优先考虑采取货币政策,然后才使用财政政策。一般而言两个政策会配合着来,不过美国特殊,美联储跟特朗普这两年利益冲突,所以才会看到美国政策这么乱的局面(我……你们别急,这个涉及金融史,美联储历史,以及08年金融危机等等事情,我……我慢慢补TOT)。

我们研究外汇呢,最常见的是货币政策,毕竟外汇说白了就是国与国之间的货币兑换,货币政策更多的影响国际,财政政策影响国内。

货币政策有很多工具,其中QE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美联储08年金融危机后用的就是QE,现在欧盟开启的也是QE,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降准  2.降息  3.资产购买  4.印刷货币

降准是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结合之前讲过的内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会按照自己资产的比例给央行交一笔钱,为存款准备金,这笔钱占自己资产的比率是存款准备金率,央行会对这个比率给定某一数值,举个例子为5%,那么5%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所有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必须达到这个比率,不然会罚很大一笔钱。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一般来讲会比法定的多准备一些钱,也就是超额准备金。一般而言降准会调整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降息这个大家最熟悉不过了,在之前文章利率决议里面讲过,不再赘述。

资产购买,是在市场经济真的很差的时候,央行会自己把钱拿出来,买某些企业的股权债券,成为企业的股东,相当于把钱直接给了企业,支持企业继续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正常运作发展,属于点对点的帮扶,而降息属于对所有行业的普遍刺激。

印刷货币是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用的办法,因为假设原本市场有1份钱,我现在再印刷1份钱投递到市场,那么社会产出没有改变的时候相当于我买东西的价格就涨了一倍,我手里的钱直接贬值了一半,这会带来最直接的通货膨胀。我国在08年的时候通过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向市场投放的4万亿就是如此,属于没办法的办法。

货币政策还有一个工具是欧洲用到的TLTRO,这个叫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是央行把钱拿出来以很低的利率借给商业银行,让商业银行向市场发放贷款,商业银行有钱了,同样以较低利率借给企业或者个人,那么企业和个人就可以拿这笔钱去创造新的产品,会使社会经济走好。

还有一种是美联储最近利率决议上提到的公开市场操作,这个会经常出现在各国的货币政策中,使用也很频繁。举个例子,美联储上次说会持续购债,这个就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把债券买回来,把钱投放到市场的动作,相当于给市场释放了流动性。因为通过降息给市场释放流动性需要的时间长,而且降息一次释放出来的钱会很多,有时候政府希望可以自己控制一下量,想释放的少一些,那么就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自己控制卖出多少量的债券。

其他的货币政策工具还有很多,以后再找个机会慢慢补,这里想说一点,货币政策,以降息为例,想见效需要的时间长,不是说央行决定降息了公众就立刻取钱出来,企业就去贷款,这当中需要一段过程的。而财政政策属于立竿见影的,我这个月给你免了200块的税,你就会去消费,不需要像货币政策那样等上一年半载的再去花掉这200块。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没有可比性,二者都是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下,为了达到理想经济状态而实施的策略,而且不是说QE开启了就必须四个步骤都要走完,央行会随时查看本国数据,并做出适当调整。

下一篇我会简单聊下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还是老规矩,有什么想提前了解的可以留言,有问题也可以留言,我看到了会回复哒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最后编辑于 2023/08/20 15:06

441 赞同
5 评论
收藏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隐私政策风险披露认证协议社区准则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App Store Android

风险披露

金融工具交易属于高风险投资活动,有导致部分或全部投资本金损失的风险,可能不适合所有投资者。本网站所包含的任何观点、聊天信息、通知、新闻资讯、研究调查、分析、价格或其他信息都是作为一般市场信息提供的,仅供教育和娱乐之用,并不构成投资建议。 所有的观点、市场行情、推荐或任何其他内容可能随时会改变,恕不另行通知。Trading.live对因使用或根据这些信息而直接或间接造成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概不负责。

© 2024 Tradingliv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