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本身就是混合著理性和感性兩種因素的人在互相博弈,他們都在假定市場如何如何的情況下,做出自己買或者是賣的決定,以期望贏取金錢。
所謂的“市場”,就是除了我之外,其他所有人會怎麼想的問題。
如果在某個時期,白痴的數量太多,或者政府通過嚴重貨幣貶值,迫使普通的不懂金融的民眾不得不進入資本市場進行投機而變成笨蛋的話,那麼就會將市場推高到不可思議的高度。
以我們大A股為例,2007年的大牛市,2015年的大牛市,說到底,都是太多根本不懂股市的“小白”入市的結果。那麼,到底哪些人能夠贏得金融市場這個大遊戲的“獎金”呢?
答案是:自己本身是理性的,但能夠大致估算市場不理性程度的人!
換句話說,金融市場中,的確有一些人是笨蛋,但絕大多數人並不比你更笨,你要考慮到絕大多數人並不比你更笨的基礎上,然後再考慮的確有一些人比較笨,然後你才有可能贏錢!
在耶魯大學“博弈論”課堂猜平均數2/3的遊戲(所有人都在紙上寫下一個1-100以內的數字,然後對這些數字統計,算出來這些數字的平均值——所謂的“勝利者”,就是寫下的數字最接近這個平均數的2/3的那位朋友)中,67以上的數字被排除掉是絕大多數人可以做得到的,而能夠考慮到45以上的數字應該被排除就是第二個層次,30以上的數字應該被排除是第三個層次。實際的金融市場中,能夠達到這三輪思考的人已經少之又少……
最重要的是——這個遊戲中一輪又一輪的邏輯推理都是同一個原理,而金融市場中一輪又一輪的深度思考,並不一定是同一個原理,這就更能測試出一個人考慮市場的深度。
可以想像,如果每一輪遊戲都是玩過遊戲的人和新加入的人一起玩這個遊戲,因為越來越多的人或者自己領悟出來,或者在別人教導之下明白這個道理,那麼整體而言這個數字會越來越接近最理性的那個答案“1”。
我們要承認,玩同樣的一個遊戲,如果不斷玩下去,總有更多的人還是會變得相對更理性、更會玩。
正如金融市場在一場大泡沫破裂之後,短時期內常常很難再來一個大泡沫,就是因為參與過遊戲的各方已經對遊戲的精髓有所領悟,從而變得更聰明、更理性(這通常都是真金白銀虧錢虧出來的經驗),而新來的投資者資金還不足以推動市場再來一場泡沫……
但是,不管遊戲還是金融市場,大家博弈這件事本身的性質不會有任何改變,這是人性!
正如耶魯大學在自己的課堂上一輪又一輪的玩這個遊戲,平均數從28到13.3,獲獎者的數字則從18降低到了9,儘管越來越接近“1”這個理性最佳答案,但只要有一個不懂規則或者沒有領悟遊戲精髓的新參與者,那麼現實中博弈出來的平均數就不可能是1。
就拿過去2年的A股市場來說:2020年疫情爆發之後,大家都一路看漲股市,博弈出來的滬深300指數一開始是3500點,大家都猜測到別人都在看漲,股票指數然後一路上漲,4000點到4500點,到2021年初甚至接近6000點……
然後,從2021年年底開始,大家又都開始猜測別人都在看跌,所以,滬深300指數從5000點開始一路暴跌,但大家都認為它會繼續暴跌,所以推動股指一直跌到2022年11月份的3500點附近……
也許在所有人都足夠理性的前提下,我們大A股的滬深300指數本來應該在4500點左右——然而,假定所有人都理性,並沒有什麼卵用……
只是說,如果市場裡理性的人越來越多,就會影響到股市本身的點位趨向於一個合理的水平,或者說更接近合理的水平。除非,除非新進來了很多沒有什麼投資經驗的投資者,他們就是所謂的“新韭菜”。